高邮作为“临江沿河滨湖”的运河城市,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文化事业发展迅速,文化产业增速明显,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有着重要的职责,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立足高邮文化资源和产业发展的现状,应推动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打造沿运线文化地标。加快博物馆集群建设,形成高邮文博场馆的集群效应,让来访者形成“来高邮看博物馆群”的期待效应。加快运河沿线文物资源的整合,打造“多个点,一条线,形成面”的文物整体布局,形成“大运河文化的标本城市在高邮”的良好口碑;加快御码头、救生港、祭水坛、平津堰的硬件建设,用“一个故事讲好一片文物”。协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改造传统文化产业,着力聚焦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推进核心层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增强文化产品的影响力。
二是构筑里下河文艺中心。积极筹建里下河现当代文学馆,将汪曾祺与当代文学、里下河文学的关系作为重点进行考虑,建设里下河现当代文学馆,让高邮成为当代文学的朝圣之地。推动运河主题文艺中心建设,“以文会友,以文招商,以文化人”,将高邮打造成运河沿线城市的文艺中心。加强当代文艺创作的引导和扶持,加强本土文艺文学名家名作的研究和推广,加强文艺作品市场化的研究,在版权输出、影视改编方面作出新的探索,让智力优势成为经济增长点,为文化发展找到新的特色和亮色。
三是打造区域性产业品牌。出台和优化文化产业政策,推动《高邮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意见》落地落实,为引领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保障。重点建设长三角旅游目的地,要打造长三角地区文化旅游新地标;要提炼主题串点成线;要讲好高邮的旅游故事;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建议文旅部门成立专门的组织或邀请有实力的影视公司合作开发,将秦观、王磐、“二王”、汪曾祺、吴登云等“知名”人物的生平及其作品通过市场的途径进行影视改编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