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解决“停车难”“管理难”的问题需要加强规划建设、完善停车法规、严格停车管理,还需从引进市场机制、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公共交通等多方面精准施策。
1、加强规划建设。规划部门应根据城区不同片区的功能布局、用地类型、人口密度、交通服务等因素,制定分片区的停车场建设规划。中西部老城区,重点增加学校、商圈、医院周边停车位。东部新区新建项目按住建部《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强制配建,通过奖励、减免等办法鼓励超配多建。充分利用地下、地上立体空间,有效增加供给。
2、引进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新增停车设施。发挥市场作用,多渠道规划建设固定的地下、地面、立体等多形式公共停车场。应用价格杠杆,发展停车经济,对专用的、公共的停车位实施分区定价、分时计价的差别化收费机制,调节停车位的供求关系。鼓励单位、住宅小区闲置车位错时对外开放,合理收费。
3、利用信息技术。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同步建设智慧停车平台,推行智能诱导系统APP,驾驶员可适时查询各停车设施的车位信息,减少无效交通量,实现停车泊位供需信息的高效衔接。推广路侧停车系统、车牌识别系统、车位占用状态识别、手机自动缴费等技术的开发应用,不断改善车主的停车体验。
4、加强停车管理。优化管理体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长效管理机制。出台管理办法。尽快制定出台我市停车管理办法。规范停车秩序。持之以恒地对城区各路段违法停车行为开展整治行动,同时在违停现象严重的路段加装探头,实时监控路面,及时提醒、依法查处。
5、推进公共交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低碳出行,切实缓解停车压力。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缩短间隔时间、加大优惠幅度、增加临时停靠站点;进一步提高共享车辆的投放数量、扩大覆盖区域、增大停放点的密度,以方便群众日常出行。建议加快客运枢纽建设,建设城际大公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