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指由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完美性、和谐性、最佳状态等审美属性所引起的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数学美的内涵和外延是很丰富的,它不仅包括符号美、数字美、简单美、构图美、格式美、对称美和统一美、静态美、动态美等这样外延,更包容了知识的严谨美、逻辑美和思想美等内涵。我们的数学审美教育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这些美,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更加浓厚和由内而外的学习兴趣。
数学的系统知识的学习对于刚进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一片空白,他们这种对数学的喜爱很大程度上还是发自一种天生的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也许随着年级的升高,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就会像很多人一样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笔者则由衷地希望他们能一如既往地葆有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怎么做呢?一方面,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上以及对学生的多元评价方式上下功夫,如努力创设积极的情景,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采用积极的、鼓励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笔者也在思考,要使学生长久地、真正地热爱数学,从小开始对学生进行数学审美教育,让他们能体验、感受数学的美,从而由内而外地激发学习兴趣,这样做是很有用的。于是就尝试进行了这方面的实践工作。
一开始,学生对于数学的美是感受不到的,需要老师的引导。在0-9的数字教学中,笔者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这些数字和其他的学科,如语言文字等进行比较,发现数字简单又可以表达很多很有意义的东西,这就是数学所体现的一种数字美和简单美。又如我们在学习平面图形圆、正方形、长方形等时,引导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可以抽象成我们所学的平面图形,而且通过动手操作还发现了很多的平面图形是可以对折的,这就是数学的图形美和对称美。再如小学数学的计算主要有横式和竖式两类,这些式子的书写都有一定的格式。为了使作业看起来更美观,笔者引导一年级学生讨论“你认为怎样的书写是美观的”,讨论结果是普遍认为在列竖式的时候,横式写一行,竖式列在横式的下面并居中,做到左右对称、上下对齐,这样的格式显得大方、美观、整洁,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就是数学的格式美。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各数学知识点的同时,如果能善于引导学生沟通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就能达到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多角度的解题思路的目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注重多种方法间的联系与沟通,学生能深切感受到各种解题方法之间是有联系的、是相通的,而不是孤立的、割裂的,从而体会数学的统一美和简单美,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