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扬州地区用过多种版本的统编教材,用过二十多年的洪氏教材(洪宗礼编的苏教版教材),2017年下半年又开始使用人教版统编教材。语文教材几经变更,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课文却一直活在不同的版本里,成为教材里的常青树。我对这些老课文情有独钟、崇拜有加。
《春》,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散文。是一代代师生为之喜爱的美文名篇。除了语言优美,比喻等修辞手法灵活运用外,作者对春风、春雨、果树次第开花等描写,易于学生模仿。模仿出佳构。学了课文,用不着老师怎样强调,学生就会把自己模仿的写景作文呈现在老师的眼前。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写的另一篇散文,与《春》的写法不同,本篇写家事,写亲情,写父爱,却没有正面涉及、泛泛而谈,而是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着力写父亲买橘子时的一个背影,把这个背影放进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观照,感人至深。这又是一篇模仿写人的典范作品,学生可尽兴模仿。
《小桔灯》是冰心先生的优美散文。笔者教课文时,让学生模仿课文小姑娘做灯的样子,也试着做个小桔灯。此活不难,有的用桔皮做了桔灯;有的用大红萝卜,挖了肉囊,做了个“萝卜灯”;还有的用易拉罐做了个“罐灯”。有的灯才点燃,却把穿灯的线烧了,学生才体会到蜡头“短短的”含义。我让学生想象:设若晚上,你提着小桔灯走夜路,会出现什么景况,会是什么心境?也一定如同作者的感受一样:“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通过学、做、联想,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烙印很深,难以忘怀。
鲁迅先生的作品,不同版本的中小学课本都选得不少。不管编者怎么编,就是绕不开鲁迅,少选他的作品都非常难。鲁迅的精品力作真的太多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回忆他小时候玩耍和上学的经历。孩提时代,五六岁、六七岁,正是开启人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时候,百草园中动植物、设施、园中的故事对孩子都有强烈的吸引力。三味书屋是面窗口,是新时代的孩子们感受旧教育的窗口,让孩子们窥见了私塾先生的面貌,知道他学识渊博、学养深厚,孩子们也好奇私塾的教学方法。总之,百草园、三味书屋这些所在,孩子们的学习一直处于新奇、亢奋之中。
好的老课文太多太多,这些传统名篇,将影响着并继续影响着一代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