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何梳理高邮文化优势,培塑地方文化精品工程,我们建议:
一、推进地方非遗精品工程建设。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激励社会公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展示,形成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体系,推进地方非遗精品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传承保护瑰宝。
二、推进旅游文化精品工程建设。逐步将文物点与风景点的概念理清,充分挖掘文化景点的内涵和经济贡献能力。加强文化旅游的策划,充分利用三大历史文化街区、大运河文化带、江淮生态走廊等概念将文物点集中成线、成片、成主题,整体推进旅游文化精品工程建设。
三、推进文艺创作精品工程建设。推动名家培养工程建设,以名家培养带动名作的出现。建立一批文艺名家工作室,加大对其创作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大文艺作品评奖的前期引导和管理力度,结合国家重大主题、地方文化的特质和各类奖项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推动重点扶持项目。
四、推进名人解读精品工程建设。近年来,“二王”纪念馆、汪曾祺纪念馆等一批项目逐步推进。建议在建设这些名人故居和纪念场所的时候,策划出好主题,不局限于一人一事一物之上。如汪曾祺纪念馆建设,作为里下河文学的领军人物,围绕其建设里下河文学馆甚至里下河风俗文化馆,能够更好囊括地域文化的优势与特色,在更大时空范围内形成影响。
五、推进文化产业精品工程建设。规划先行,理清县域文化产业的优势所在,明确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特色为要,充分展示高邮地方文化的魅力之所在,在差异化发展上求空间;人才至上,充分点燃高邮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在永续发展上求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