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我们建议:
一、集聚高校资源,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供给主体渠道。强化高校、政府、企业三方协同创新。构建线上线下、“1+X”的校地合作新模式。
二、政府积极引导,发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主体职能。建议开发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服务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保持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稳步增长,扎实推进企业发明专利、PCT专利申请和授权;高新区围绕建成全省一流高新区的目标,强化创新载体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速科教资源向园区集聚;农科区推动农业企业实施前瞻性技术、产业关键技术和物资装备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成果,同时创新载体建设,建立农业企业资源共享、成果转化基地;其他乡镇园区结合自身实际,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相关部门力争培育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创新型行业“单打冠军”企业;市政府及相关单位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跨国技术转移合作。
三、企业主动作为,激活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主体活力。建议企业进一步发挥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主体的作用,加速与优质科技成果对接转移,实施产业化;科技型企业围绕自身前瞻性创新需求,实施精准对接,与高校院所、政府部门一道合力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有一定基础的企业向“有产学研合作项目、有新产品、有专利技术、有技术人员、有研发场地”的“五有”科技创新型企业转型升级,积极申报加入高新技术企业行列;规上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高价值专利的培育力度;有一定项目承载力的企业,以高新技术项目为重点,加大产业链高端项目实施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