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重大项目建设是经济工作的“牛鼻子”。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重大项目建设还存在项目质态不高、产业链低端且拉动性不强、产业集聚程度不高、定位模糊等诸多问题,产业转型升级形势严峻、任务艰巨、时间紧迫。为此,我们建议:
一、重视源头管控,严格招引程序。高度重视项目招引质态,各乡镇(园区)及相关部门严格按照本区域产业定位进行项目招引,工业经济限制发展类乡镇,大力发展“飞地经济”、高效农业、生态旅游等。严格把控要素资源配置,吃透制度内容及要求,了解项目审查目的及范围、推进组织、审查程序等。严格把控要素资源配置,把控拟引入项目的产业定位、项目布局、能源消耗及生态环境影响、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土地资源配置等,主动作为、全程介入、跟踪督查,确保项目建设科学、规范、高效推进。
二、创新考核机制,激发推进动能。实行绩效评估,对政府和投资者双向承诺落实情况和招引项目一事一议等重大优惠政策执行情况定期进行重点督查,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加大考核激励,创新研究对重大项目实行招引、建设、运行全过程分期考核。参照南通及苏北等地区做法,对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按季度竞赛和兑现考核结果,有效考评、奖励重大项目建设中的领导、部门和一线人员,激励各方参与市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差别化发展,进一步将各乡镇(园区)差别化考核落到实处,制定全面、科学、有梯度的差别化考核方案。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创新制定市四套班子领导挂钩包干项目考核机制,主动靠前、及时跟踪、步调一致合力抓项目,市人大、政协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监督、评议力度,在全市范围内形成重大项目建设浓厚氛围,确保重大项目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