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记不识王氏父子
  □  陈其昌

  拙著《烟柳依依》问世后,有文友询问一篇文章中涉及的有关人是谁。文友询问的是我写的《东大街“五爷”褚元仿》一文中,说查长银书记的前一任书记从《文汇报》上才知道高邮有个王氏父子即王念孙、王引之。我开始无言以对,那是褚公给我写信时的表述,他人已故,我怎知道查书记的前一任是谁。

  最近,查阅《高邮县志》,才知道“前一任”是说一口靖江话的薛先洛。他为何不识王氏父子,我推测,薛书记或是工农干部出身或是忙于农业经济,当时为官的政绩是靠粮食的丰欠讲话的,加以他是一个外乡人,不识王氏父子也在情理之中。

  说到王氏父子,查书记和主持筹备兴建王氏父子纪念馆的李舜心自然知晓。我们也应承认,古城高邮文风很盛,名人众多,但是普通老百姓忙于生计,求得温饱,对高邮名人也不尽知。训诂学会在扬召开并为纪念馆揭幕,于是专家、学者云集,他们乘坐的车辆前面玻璃上便贴上了“训诂会(1)”“训诂会(2)”等标记,有高邮百姓见着鱼贯而行的车辆,突然发问,“训话学会?训话也成学问了?”“现在还搞训话会?”还有人批评,“怎么把‘话’字也写不全?”这些话被复旦大学一位教授听到了,回校座谈,教授以此说明普及文化、提高市民素养的重要,言语之中,也有“国学沦丧”的慨叹。当时高邮才女吴正岚在场,对比十分感慨。她目睹并点赞家乡的巨大变化,并写出《双黄鸭蛋和王氏父子——异乡话故里之一》。在结尾处,后来成为南大教授的她表明,“愿国业与国学皆蒸蒸日上,我期待着。”其实,书记不识王氏父子,百姓不明“诂”与“话”,都是在情理之中,人们的认知与素养永远是有差异的,不可能一斩齐。

  无独有偶。1987年,汪曾祺在《新华日报》副刊发表《他乡寄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期望。我将此文复印若干份,传送给众多文友一阅。某日,我去市委办事,在场有人传言,某负责人不知汪曾祺是高邮人,看过汪文后才得知“高邮出了个汪曾祺”。我既诧异又理解,这位领导人竟然不知高邮县文联名誉主席汪曾祺是高邮人,肩负重担的他时刻考虑的是高邮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哪有工夫去看汪文,更不可能像有些基层干部爱读汪文,甚至能写出文中人物的对话。

  如今,我市的领导再不会不识汪曾祺了。平心而言,我非扬今抑昔,确实他们或写文弄墨,或著书立说,并以大手笔勾勒全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大蓝图,其中修建汪曾祺纪念馆的蓝图,已付诸实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专版
   第06版:专版
   第07版:专版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10版:专版
   第11版:副刊
   第12版:专版
   第13版:公益广告
   第14版:教育园地
   第15版:专版
   第16版:专版
书记不识王氏父子
穿衣
杀年猪
邂逅高棉微笑
素雅白菜
高邮报副刊11书记不识王氏父子 2018-12-28 2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