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市经济开发区2019年将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四个定位”,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精准定位,精心谋划,重点实施“三大战略”,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明确以“打造千亿级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作为总目标,努力做好“做大总量、做优产业、做靓园区”这三大工作。如何做大总量?市经济开发区将持续推进培育“百亿航母、十亿方阵”企业培育工程,在做强存量的同时,做大增量。重点稳定秦邮特钢“百亿航母”的地位,推进波司登集团实现开票销售达到50亿,宏远电子、德润光电、晶英光电,瑞斯乐等3到4家企业迈进10亿方阵;做大增量就是要通过项目建设,着力推进在手的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出效益,早做贡献。
在做优产业方面,市经济开发区针对目前产业偏“重”,科技含量、创新水平、质量效益不够高等现状,将重点调优产业结构,打造产业集群,明确“一定位两推进”的发展思路。
高点谋定以光储充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以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产业作为两大新兴产业的定位;重点推进招大引强,推进重组合作,来调“轻”调“优”开发区的产业结构。推进50亿、100亿重大项目的突破,使光储充产业能形成200亿的产业集群,高端装备产业形成200亿以上的产业集群,使之成为开发区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形成高质量、高效益的产业发展格局。
在做靓园区方面,市经济开发区将重点围绕秦邮路沿线业态提升、城中村改造、重要节点打造、清水潭景区提档升级四大工程,推进产业和城市的融合发展,推进产业和文化的同步发展,推进产业和生态的和谐发展,打造开发区宜居宜商的产业新城,推动开发区发展始终走在全市最前列。 本版文字 田威 居朕宇 王之宇
做大总量
目前,开发区已形成冶金机械、光伏储能、电子电气、生命健康、纺织服装等五大产业格局,拥有光储充产业园、汽车及汽车零配件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生命健康产业园、清水潭旅游度假区等特色园区。2018年,提前完成了新开工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6个,其中工业重大项目4个,占全市完成总数的57.1%;完成10亿元以上新竣工项目4个,占全市完成总数的66.7%;列扬州投产达效项目库的15个项目全部通过认定。
做优产业
产业是开发区发展的命脉,产业兴则园区兴。高邮经济开发区坚持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绿色化方向,实施“转型升级提质”工程,高点谋定以光储充(含半导体)产业为主导产业的“1+2”产业发展新定位。在打造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基础上,引进碲化镉薄膜电池等科技含量更高、技术更先进的新型储能产业项目,同步将充电作为光伏储能产业延伸环节,构建新兴产业为主导、特色产业为支撑、高端产业为引领的发展新格局。
做靓园区
软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高邮经济开发区聚焦外向型经济、科技创新水平、集约发展效益、园区环境等重要领域以及土地、资本、人才等方面瓶颈制约,实施“服务环境打造”和“民生幸福改善”工程,坚持紧扣问题、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从政策、机制、平台、要素等方面创新作为,更大力度突破障碍、化解难题,集聚资源、做靓环境,打造亮点、彰显特色,把短板补齐拉长,把劣势变优做强。
党建廉政
开发区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力破解干部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意识不足、责任担当不强等思想层面的突出问题。认真落实好“三项机制”,进一步强化担当干事、干净干事、激情干事的用人导向,着力打造一支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干部队伍。开发区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确保扶贫对象精准、“零误差”。同时,在用足、用好各项惠民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想方设法,继续加大对无任何自救能力的最贫困家庭的帮扶力度,让贫困户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让他们生活更有希望、更有盼头。
民生工程
实施一批民生工程,补齐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薄弱村集体经济等民生发展短板,推进园区共建、成果共享。推进城中村改造,重点改造建成区范围内的城中村,积极推进水果批发市场周边、城市西北片区及文游台北侧片区城中村改造,彻底改变相关区域城市面貌。推进清水潭景区打造工程,推动清水潭北路、大运路和东湖路等骨干道路工程和大溪河、老马棚河、庆成河等5条河道水生态修复工程。推进4A景区创建,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开展服装城等园区突出部位环境整治,解决小区治理、乱停乱放、无序经营等城市管理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