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1月24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民生升级版 谋求幸福高质量
◆举办48场退役军人、残疾人、社区就业困难群众、大学生等招聘会
◆12348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为全市所有户籍居民政府付费购买地震、台风、洪水、雷击等自然灾害人身意外伤害险和家庭财产综合保险
◆欧洲城小区配套幼儿园
◆高新区人民医院与苏北人民医院深度合作
◆馆驿巷业态景观提升工程
◆机关单位内部停车场、厕所开放标志
  “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2018年,我市174项民生幸福工程圆满收官。翻开一年来的账本,一串串详实的数据、一项项有力的举措、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高邮民生事业前行的稳健步伐。民生工程已经成为我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政策平台、一项重大制度安排、一块和谐工作品牌。

  2019年年初,我市“民生幸福1号文件”再次扬帆起航,市委、市政府将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以保障基本民生为重点,坚持市场化运作和政府性兜底两手抓、两手硬,不断打造民生升级版,继续谋求幸福高质量。坚持现代教育体系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完善教育鼓励扶持政策;坚持就业创业体系建设:落实就业帮扶政策、改善就业创业条件;坚持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大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健康高邮建设、持续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坚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提升养老服务业态、关注帮扶弱势群体;坚持城乡环境体系建设:推进供应体系建设、靓化城市整体形象、美化农村生活环境;坚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交通设施建设、强化社会综合治理、丰富群众文体生活。

  ■ 聚焦精准攻坚扶贫

  实施第一轮411户最贫困家庭“一户一策”帮扶,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目标,8大类25项政策举措均按照序时要求得到了落地落实。累计发放照料费用119.14万元。市级专科医师上门服务136户,乡镇全科医师开展了5轮全覆盖入户健康服务,乡村医师入户重大疾病家庭平均达18次以上。提供城乡基本医疗保险903名,纳入门诊特殊病种报销范畴437人。组建“爱心服务车队”。本市就读135名学生全部入学,累计减免学杂费等各项费用31.75万元,专项资助120名最贫困家庭学生12万元。新、翻、扩建及租赁补贴等67户住房困难家庭,拨付住房保障基金171万元。帮扶稳定就业20人,帮助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32人。为65户贫困残疾人家庭配齐了基本家电。绝大多数最贫困家庭“生活有尊严”、“病者有所医”、“就学无烦恼”、“住房有保障”。通过一年以来的帮扶和自身努力,123户最贫困家庭走出了困境。目前,第二轮最贫困家庭帮助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 促进群众增加收入

  新增城镇就业10489人,推荐失业人员再就业8181人、困难人员再就业1551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6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9%。有就业意愿的高邮籍高校毕业生推荐就业率为100%。开展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3358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268人。开展创业培训1138人次,实现成功创业372人,创业带动就业911人。新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9个,新增就业见习岗位436个,引进基础性人才2712人,培养高技能人才1220人。

  ■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6977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6511人、工伤保险10822人、生育保险8413人、失业保险参保3296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0.02万人,发放基础养老金人数17.53万人,参保覆盖率、养老金发放率均达100%。企业退休人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分别提高约5.5%、8%。发放社会保障卡31万张,持卡人数达到57万人,逐步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实施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下拨救助资金89万元。为全市所有户籍居民购买自然灾害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自然灾害家庭财产综合保险。设立500万元急难家庭生活救助基金,共救助337户,451.51万元。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同标,统一提高到630元/月人。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法律援助750件。

  ■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

  提档升级农村公路80公里、改造农村危桥30座。实施县道大中修7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5公里,保障城乡公交和校车正常通行。中心城区实现公交站点500米全覆盖。新增城市公交车12辆,镇村公交车10辆,开通界首、汤庄、卸甲镇村公交。新增高清监控521台,其中智能监控300台,初步建成涵盖市、乡镇、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体系。完成4个城市社区、7个农村社区用房达标建设。全年免费对社会开放文体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建成1家24小时城市书房。新增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3个,实现村(社区)全覆盖。13个乡镇、园区全部建成内含5个运动项目的室内全民健身中心,175个行政村全部建成体育活动室。建设高清电视宽带村13个。

  ■ 实施健康高邮计划

  建成市创伤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和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增设卸甲急救点。实施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项目,初级救护员培训1405人,普及性救护培训1万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60.42%,建档立卡低收入人群签约率达100%。送桥中心卫生院创二级医院。高新区人民医院与苏北人民医院达成托管协议,苏北人民医院送桥分院正式挂牌。“掌上医院”进入推广使用阶段。免费开展小餐饮等从业人员健康体检7648人。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性抽样检验3000批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筛查不少于1300批次/天。城南新区、高新区、高邮镇、界首镇、卸甲镇、菱塘回族乡、汤庄镇创食品安全示范乡镇。

  ■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新筹集公共租赁住房50套,发放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租赁补贴63户,3.39万元。新增住房公积金扩面5811人,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3.38亿元。全市棚改新开工2473套、基本建成2553套。深入推进“八老改造”,整治老小区5万平方米,改造“老宿舍”,回购危房4302.32平方米。建成标准化空气质量站1座,完成19家企业挥发性有机气体综合整治。建成区域污水处理中心29个。完成关闭畜禽养殖场生态修复28家。集中回收、无害化处理农药废弃包装物约64万只瓶袋。完成城区北海、大淖、康华、武安等4个社区192幢老旧楼出新修缮。完成城区二水厂自来水深度处理工程,完成东北片区域供水提标工程。高宝邵伯湖退养还湖4172亩。实施沿湖、沿河、沿路等成片造林6148亩。完成S333湖西段绿化提档升级。改造农村危房208户。疏浚整治河道120条,塘坝7座。

  ■ 着力破解民生难题

  为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有效缓解市民停车、方便如厕和锻炼健身等难题,市委、市政府决定错时、免费对外开放具备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厕所和学校运动场地(简称“三开放”)。目前,全市共对外开放停车位3376个,厕所505座,涉及全市224个机关事业单位(含乡镇园区)。此外,城乡48所中小学运动场地正常错时向社会开放。城区新建停车场3个、新增停车位120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报告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教育园地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第09版:专版
   第10版:专版
   第11版:专版
   第12版:专版
   第13版:专版
   第14版:专版
   第15版:专版
   第16版:专版
   第17版:专版
   第18版:专版
   第19版:专版
   第20版:专版
   第22版:专版
   第24版:专版
   第25版:专版
   第26版:专版
   第27版:专版
   第28版:专版
   第29版:专版
   第30版:专版
   第32版:专版
   第34版:专版
   第35版:专版
   第36版:专版
   第37版:专版
   第38版:专版
   第39版:专版
   第40版:专版
打造民生升级版 谋求幸福高质量
高邮报专版07打造民生升级版 谋求幸福高质量 2019-01-24 2 2019年01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