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市重大办获悉,2018年,全市重大项目建设交出满意答卷:新开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3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超260亿元。其中,新开工扬州市级重大项目19个、新竣工16个,新达产23个。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突出高质量发展主旋律,紧紧抓住项目建设的“牛鼻子”,围绕一、二、三产项目同招共建,聚焦质态招项目,优化服务促项目,强化督查推项目,注重效益抓项目,重大项目建设在实施数量、规模体量、科技含量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制造项目列入省级重大项目库;扬大科教园(智慧牧场)、世贸金街、时代广场、智慧大厦等项目已投入运营;德润光伏、国信热电联产、晶樱光电、戴卡汽车轮毂等项目已实现投产见效;风帆电池、瑞斯乐高端铝棒、星浪光学二期等一批在手项目势头强劲。
创新实施重大项目“两级把关”制度。严格按照“一图三表”,坚持区域特色化发展;认真执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优化乡镇(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的意见》,坚持产业精准化发展;坚决落实《江淮生态经济区高邮市产业准入和生态管控正负面清单》,坚持项目绿色化发展;聘请省工程咨询中心产业专家参与项目准入评审,坚持项目科学化发展。同时,对重特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会商,充分发挥部门、专家的专业指导作用,确保质态严控与会商效率双提升。全年共对146个项目进行会商,否决16个,坚决杜绝涉化、涉废、涉重及“三高一低”项目落户我市。同时,我市完善“飞地”政策实施意见,以差别化考核、特色化发展倒逼资源优化集聚;修订出台2018年重大项目考核奖励办法,积极引导乡镇、园区招引高层次项目、优化资源配置,更加注重长期考核和亩均效益。
重大项目推进方式层出不穷。我市继续实行重大项目市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坚持每季度市委常委会安排到三大园区和重点乡镇召开,对重大项目实施会前看、会上评、会后推;坚持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每月必看重大项目;坚持全年必搞四次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坚持由重大办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月度认定、季度督查、半年预考以及年终总考等,通过现场考察和实地督查,帮助企业及时协调矛盾、办理手续,确保重大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见效。
此外,我市发挥好 “店小二”服务交流群的便捷优势,继续实行重大项目代办帮办服务,各乡镇园区和相关部门从项目审批、规划设计、环境评估、土地指标、企业融资、维稳安全等多方入手,为项目建设提供全过程“保姆式”服务,不断优化重大项目落户软环境,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 本版文字 陈虹 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