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精准招商深化年实施意见,细化工作举措,狠抓推进落实,精准招商取得新突破。据初步统计,全年新签约项目140个(农业项目5个、工业项目113个、服务业项目22个),总投资507.1亿元。其中,总投资10亿元及以上民资项目21个、2000万美元及以上外资项目11个。新签约的项目七成多取得注册及以上进展,四成多开工或投产。外资实际到账1.42亿美元、完成178%,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优化机制强合力
构建“10+X” 招商体系,建立信息沟通、工作联络制度,把“10+X”招商纳入机关能力作风建设考核之中,营造招商合力和氛围。全年全市共派出招商小分队681批次,拜访企业(客商)1161家,接待来邮考察客商749批次,洽谈对接项目596个。其中由市四套班子领导带队招商161批次,洽谈推进项目142个;部门及乡镇园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平均每月在外招商4.7个工作日。10个牵头部门组织参与招商活动6场 ,走出去拜访、请进来考察164次,提供项目信息或引进项目27个。
锁定区域强攻势
上半年,聚焦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组织开展“春季招商迎节庆”、“长三角招商月”、“长三角招商周”活动;下半年锁定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组织开展“9月珠三角大拜访、大对接、大招商”、“京津冀‘四拜访四争取一汇报’”活动,累计签约项目110个。以推动企业走出去为主题,组织赴缅甸菲律宾推介洽谈,举办产能及投资合作推介会2场,签约对外投资项目8个,设立办事处1个。组织参加厦洽会、日本环保展等展会,拓展项目信息12条。在上海、北京等处设立8个招商办事处,明确专职人员定向驻点招商。
主攻产业强特色
重点围绕“4+4”产业发展方向,策划项目,向外推介。制定汽车零配件产业链招商索引图,成功引进实施德田丰汽车零配件项目。以高新区汽车配件产业园为载体,成功签约3个汽车配件项目,目前在手洽谈汽配项目6个。围绕产业定位、功能布局招引项目,严格执行产业正负面清单,实行项目预审把关制,多部门联合会审淘汰22个产业链低端、附加值不高、环境影响类项目。新签约的产业项目中,近七成的项目涉及“4+4”产业领域,项目匹配度较高。
创新模式强效果
推广轻资产招商,组建重点园区国有公司,以市场化方式新建标准化厂房60万平方米以上,通过租赁厂房、盘活闲置资产等方式帮助企业轻资产入驻,成功引进项目13个,特别是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魅族手机配件等重大项目实现了建设周期的大幅缩减。探索推进基金招商,在手对接跟踪项目3个,无人机项目实现注册。鼓励现有企业主动傍大靠强、以企引企,推动深圳雄韬与易事特电源、南通沃德与同科电池、大连连城数控机器与金辉光伏等以企引企、兼并重组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打造载体强落户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方式,在开发区、高新区等省级园区规划建设生命健康、汽车零配件、光储充电子等“园中园”“企业园”,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提升项目集聚度。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在开发区设立华东事业部,正在筹建碲化镉薄膜电池研发中心。高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落户配套项目3个。设立总规模2.38亿元的专项基金,支持东部薄弱乡镇提档升级工业集中区,提升项目承载能力。
督查考核强推进
实行“外出招商半月通报,指标完成月度提醒、项目推进季度督查、重大项目半年观摩、全面总结年终考评”制度,强化载体单位目标序时责任意识。突出项目招引、外资到账刚性指标,分类别、差别化修订完善招商引资开放型经济考核办法,营造招大引强的合力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