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1月24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定工业强市战略 助推高质量发展
  高邮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跻身扬州第一方阵

  2018年,全部工业开票销售实现754亿元、增幅24%,全部工业入库税收实现33.2亿元、增幅34%,这两项指标增幅均位列扬州各县(市、区)前列。全部工业用电实现29.1亿千瓦时,增幅15.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1.8%,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幅19.3%,这两项指标增幅位列扬州第一。扬州“三新”项目认定完成新开工7个,新竣工7个,新达产21个,完成工业投资304.4亿元,同比增长19.5%,其中工业技改投资187.1亿元,同比增长18%;规模以上企业达583家,较去年同期净增34家。列入省高质量发展指标的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比重达75.2%,在扬州各县市区中排名第一;行政村百兆光纤宽带覆盖率达100%。

  筑牢绿色发展底线 贯彻落实省“263”专项整治行动,结合省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和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开展减化工作,关闭化工企业13家、小船厂7家、小铸造35家。围绕单位GDP能耗降低3.8%目标任务落实节能降耗责任,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21项,循环经济项目5项,清洁替代能源项目6项,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企业16家,节能监察企业20家,能源审计企业3家,实现节能量12300吨标煤,规上工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下降8.6%。华富储能及其产品“华富牌铅酸电池12V100ah”分别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绿色设计产品。

  “4+4”产业规模逐步壮大 “4+4”产业规模逐步壮大。机械装备、电线电缆、照明灯具和纺织服装四大基本产业规上企业实现销售350亿元,增幅21%,占全市规上工业的63.6%;新能源、电子信息、汽车零配件和生物科技四个新兴产业规上企业实现销售120亿元,增幅20%,占全市规上工业的21.8%。

  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加深 鼓励企业积极投身信息化建设,开展两化融合“专家诊断行”活动,推动两化融合自评估,强化信息化支撑服务能力。推荐曙光电缆等5家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累计8家企业获批江苏省两化深度融合创新(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5家企业荣获江苏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指导500多家企业完成两化融合自评估工作。新增软件企业10家,新增软件产品40件,超额完成扬州考核目标。

  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引导企业专注核心业务、提高创新能力、提升研发机构建设水平。传艺科技、华富储能、日兴生物等3家企业获批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日兴生物的医药用低分子量壳寡糖获批省专精特新产品;星慧照明等7家企业获批省企业技术中心,28家企业获批扬州市企业技术中心;50个产品成功入选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列入目录产品数位居扬州之首。累计创成7家省级智能示范车间,组织欧力特、光明电缆等8家企业申报扬州市示范智能车间。

  2019年推动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2019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将围绕“四个定位”目标,深入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工程,打出高质量发展组合拳,推动工业经济量质发展双提升,加快实现工业开票千亿目标。计划全年完成开票销售850亿元,工业投资增幅18%,其中规上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幅20%;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70%以上。

  打造载体平台 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是打造高质量载体。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要立足三大园区,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园区,侧重发展生态型园区。推进省级开发区、高新区和城南新区灵活采用企业主导、征地自建、委托代建等模式,推动光储充、汽车及零配件、生物科技、智能健康装备等专业园中园建设;扩容升级市级环保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消防科技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配套完善对外交通、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围绕“一图三表”,按照合理布局、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的原则,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同时,联合各乡镇园区落实市“双把关”要求,严守发展底线,严防“来者不拒”。二是建设高质量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平台,推动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加快企业“上云”。建立以单位建设用地税收收入、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单位GDP能耗、综合信用指数等为内容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引导资源要素向重点区域、主要产业、优质企业倾斜,建立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的资源配置政策机制。

  明确发展定位 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落实激励新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工程”,提升工业强市、质量强市建设水平,优化实体经济结构,强化创新驱动转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强化政策引领作用;落实《工业经济“百亿航母 十亿方阵”三年培育行动计划(2018-2020(试行))》,更大力度、更优政策、更好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二是调准调优考核指挥棒。对乡镇、园区工业经济发展考评实行差别化考核,因地制宜,“一个乡镇(园区)一张考卷”;加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引导,突出资源禀赋,宜工则工、宜生态则生态,发挥考核指挥棒引导发展方式转变的导向作用。三是坚持亩均效益论英雄。制定出台“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制度,强化亩均效益指标考核,对各乡镇、园区工业投资项目实施分类保障,把有限资源集聚到高效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性的高质量项目上,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产业升级 驱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我市研究确定的“4+4”产业发展方向,谋划制造业发展布局,加快推进机械制造、电线电缆、照明灯具、纺织服装4个基本产业改造提升,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大力培育新能源、电子信息制造业、生物科技、汽车零配件四大新兴产业,引导企业内涵式发展,破旧立新、推陈出新、提质增效,加快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同时,推动企业资源合资合作、引智引技、优势互补,形成以存量吸引增量,以增量带动存量循环态势,推动传统产业再发“新枝”、新兴产业下好“先手棋”。二是打造“百亿航母、十亿方阵”企业。统筹企业主动之手、市场无形之手、政府有形之手,全力推动企业在增资扩产、引资参股、合资合作上各显神通,在资产重组、股改上市大胆“试水”,重点打造一批领跑行业水平的“航母企业”“定海神针”。开展高邮工业20强评选暨发布活动,搭擂台、树标杆,进一步激发广大企业永争第一、敢创唯一的创业热情,用百亿航母、十亿方阵撑起千亿目标。三是坚持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进有利于发展要素集聚的一切改革创新措施。聚焦新兴产业招引和传统产业嫁接提升,协力政府相关部门组建举牌基金、企业基本建设PPP基金,提高各类制造业产业基金规模,将基金支持的领域拓展到企业基本建设投资和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设备融资等方面,撬动工业经济融资占比不断提高。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在南京、扬州等科研发达地区设立综合研发机构,推进高校院所与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精准对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报告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教育园地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第09版:专版
   第10版:专版
   第11版:专版
   第12版:专版
   第13版:专版
   第14版:专版
   第15版:专版
   第16版:专版
   第17版:专版
   第18版:专版
   第19版:专版
   第20版:专版
   第22版:专版
   第24版:专版
   第25版:专版
   第26版:专版
   第27版:专版
   第28版:专版
   第29版:专版
   第30版:专版
   第32版:专版
   第34版:专版
   第35版:专版
   第36版:专版
   第37版:专版
   第38版:专版
   第39版:专版
   第40版:专版
坚定工业强市战略 助推高质量发展
高邮报专版11坚定工业强市战略 助推高质量发展 2019-01-24 2 2019年01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