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记全国劳模、扬州市人大代表杨万明
~~~——记全国劳模、扬州市人大代表杨万明
~~~——记全国劳模、扬州市人大代表杨万明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曲项高歌富民曲 躬身履职为民生
——记全国劳模、扬州市人大代表杨万明
  “我将把所有的荣誉作为动力,履行好人大代表职责,带领更多农民走上养鹅致富的道路。”今年5月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全国劳模”表彰的杨万明,又在自己家乡湖西新区通过报告会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的事迹,赢得在400多名干部群众的阵阵掌声。

  杨万明,今年53岁,扬州市人大代表,扬州市科农扬州鹅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一脸的憨厚朴实,话也不多。在接到市总工会参加劳模赴京欢送大会的电话,他自己都很震惊,也非常激动。震惊是因为一个普通的农民能够当选全国劳模,激动是他多年来从事的养鹅事业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1978年高中毕业后,杨万明选择了参军。1983年从部队转业后,被安排在北京城建公司工作。虽然工作也比较体面,待遇也较高,但杨万明不甘心做一辈子的职工,1997年,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坚决放弃了京城工作,带着自己攒下的几万块钱毅然选择回家养鹅。

  但养鹅看似简单,实则有很大的文章,杨万明的养鹅之路充满了艰辛。没有技术,就四处求学;没有资金,就多方融资。但2000年遭遇了一场鹅病,将要出栏的鹅不知原因的死去上万只,损失惨重。杨万明认识到要想走好养鹅之路,绝不能紧紧凭一股热情和一根竹竿,必须要依靠科技,掌握市场。2001年,杨万明争取到与扬州大学赵万里教授合作,开发新品种。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与实践,终于培育出了新品种——扬州鹅。很快,扬州鹅品种就通过了省级专家鉴定,2006年,又通过了国家品种委员会的审定。那一刻,杨万明终于看到了事业的曙光。新品种具有产蛋率高、个头大等多种特点和优势,很适宜推广养殖。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2003年,杨万明投入100多万元建成了扬州鹅扩繁、饲养基地,同时他将新品种推介到外省,扬州鹅从此走向全国各地。现在年饲养种鹅2万多只、商品鹅6万多只、炕孵苗鹅90多万只,年创产值超过1000万元。

  2006年,杨万明按照镇政府提出的“鹅业富镇”的目标,牵头成立了心连心鹅业合作社,他免费为农户提供种鹅,传授养鹅经验,免费提供防疫,使60多户摆脱了贫困。在他的带动下,全镇建起200~500亩的规模养鹅基地10个,并形成了扬州鹅的生产、销售、加工的一整条产业链。有2000多人从事鹅业经济,每年每人仅养鹅业就增收2000多元。杨万明也先后被评为高邮市劳动模范、扬州市劳动模范和江苏省劳动模范。

  作为扬州市第六届、七届人大代表,杨万明深知做好代表,必须深入联系选民,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反映民意。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提出的建议,都力求务实,不假大空”。去年扬州人代会期间,他建议市农林部门要加强对种禽培育的重视,这一建议得到扬州市农委的重视,经过认真办理,扬州鹅培育得到了有关部门在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充分重视和支持;杨万明提出的关于解决农村养殖户融资担保困难的建议,也得到了高邮市农工办的重视,相关部门现场办公,帮助养殖户解决了“贷款难”的问题,得到了养殖户们的一致称赞。

  “我的养鹅事业的发展一直离不开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所以我不能忘记回报党和政府以及社会。”2003年,杨万明主动捐资1万元为张公渡村修建水泥道路。每年春节和重阳节他都要到送桥敬老院慰问老人。每年秋季开学前他还主动到镇上中小学了解贫困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费用,近十年来杨万明累计捐资助学已超过5万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节庆特刊
   第04版:节庆特刊
   第05版:节庆特刊
   第06版:专版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第10版:专版
   第11版:专版
   第12版:专版
   第13版:专版
   第14版:盂城驿
   第15版:专版
   第16版:专版
让城市不再受淹
整治电动三轮,破解“城市顽症”
曲项高歌富民曲 躬身履职为民生
高邮报专版07曲项高歌富民曲 躬身履职为民生 2015-11-13 2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