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城市不再受淹
  今年8月10日至11日,受台风“苏迪罗”影响,我市普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平均降雨量为269.2毫米,其中城区降雨量更是达到274毫米。但是令人欣慰的是,暴雨过后,城区很快实现了雨停水止,水止路干。这次雨水的快速排空,主要得益于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当然也有赖于市人大常委会近几年对水利建设的监督和推动。

  “逢雨必涝,遇涝则瘫”,已经成为了一种“城市病”。国内许多城市一遇大雨,就会出现“看海”现象。前些年,我市城区也是如此,遇到暴雨天气,排水困难,雨停后很长时间,一些路段和小区积水仍未退去。特别是老城区一方面地势低洼,另一方面排水设施建设落后,每到夏季汛期,很容易受淹受涝,不仅影响群众的出行,更容易造成财产损坏,群众对此怨声载道。近几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开展密切联系群众、参与社区共建等活动中,多次听取到要提升城区防洪排涝能力的意见。每年人代会都有市人大代表提出要加强城区骨干河道清淤疏浚、加大后街后巷整治力度等建议。

  为了回应群众的期盼。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对城市水利建设工作倍加关注,每年都要安排水利建设有关议题,分别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水利工程建设、水利管理综合改革、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等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并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视察水利建设工作,加快推动全市水利建设,特别是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在视察调研的过程中,大家发现城区雨后积水受涝,除了地下排水管道不够通畅,更主要的原因是城区一些骨干河道没有整治到位,老城区原来的穿心河(现称为市河)、东门大沟、南海子河等河道由于疏于管理,河道成了垃圾场,逐渐变成了臭水沟,不仅臭气熏天,而且降低了河道行水能力,影响了河道排涝功能。为此,市人大常委会一再强调水利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功能,提出要紧紧围绕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打造人居和谐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大力推进城市河道泵站等防洪工程建设,保证地下排水通畅,河道行水顺畅,让城市不再受淹,让群众不再受涝。

  市政府及水利部门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和建议,近年来,围绕全力打造“清水活水、不淹不涝”宜居城市的目标,先后完成了北澄子河上段、大寨河、马饮塘河、大小淖河等城河重点工程治理,实施了城区北部洼地挡涝除涝工程。去冬今春,又重点实施了市河二期、东门大沟、南海子河、老横泾河上段等一批城区骨干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先后升级改造大淖河闸站,新建新河泵站、万斤河闸站、北澄子河泵站等,实施了市河下段、金桥路末端、蝶园南路排水管道连接工程,落实城区19条河道长效保洁责任,对城区所有排水管道进行了疏通养护。

  排水系统是一座城市的“良心”,是维持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承载,更是城市的“生命线”。经过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整治工程,城区防洪排涝能力得到有力提升,今年暴雨后的快速排水就是最好的证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节庆特刊
   第04版:节庆特刊
   第05版:节庆特刊
   第06版:专版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第10版:专版
   第11版:专版
   第12版:专版
   第13版:专版
   第14版:盂城驿
   第15版:专版
   第16版:专版
让城市不再受淹
整治电动三轮,破解“城市顽症”
曲项高歌富民曲 躬身履职为民生
高邮报专版07让城市不再受淹 2015-11-13 2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