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上午,在第七届中国邮文化节来宾签名处,很多集邮爱好者早早地就排起了长队。他们当中有的是邮城百姓,有的则是来自外地的集邮爱好者,虽然天气寒冷,但这阻挡不了他们渴望得到著名邮票设计师阎炳武亲笔签名的热情。
阎炳武,从事邮票设计、雕刻工作近40年,曾获多项邮票设计大奖。谈起再次来邮参加邮文化节,阎炳武说他感触最深的是邮城人民的热情和对集邮的热爱。他望着面前长长等待他签名的队伍,调侃地说,他去过很多地方,签名最累的一次要算在高邮了。
阎炳武告诉记者,他和高邮非常有缘,来高邮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每一次来他都会被高邮的文化氛围所感染,他觉得高邮的集邮氛围特别浓厚,集邮爱好者素质也很高。作为唯一一个以“邮”命名的城市,高邮的“邮文化”从秦代就开始传承了,如今能够拥有这么好的氛围,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在充分肯定我市邮文化的同时,阎炳武对我市的发展也给予了肯定,他认为,高邮整体的经济发展非常好,每一次来,邮城的市容市貌都有新的变化,尤其是这次,变化非常之大。
阎炳武每一次来高邮,都会去盂城驿、大运河、镇国寺、文游台等邮城具有代表性的景点游览一番。2009年3月份,为了设计《京杭大运河》邮票,他专程来高邮大运河采风。他说,在京杭运河近两千公里的长线上,高邮段的风光是最美的,所以他特意把盂城驿、镇国寺等一系列的自然风光都在《京杭大运河》邮票中表现了出来。
与此同时,阎炳武对此次邮文化节发行的《诗词歌赋》特种邮票也给与了充分肯定。他认为,这类邮票要连续发行很多种,所以从一开始就要高度重视。
对于邮城群众集邮的发展方向,阎炳武提出集邮要从学生抓起。他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热爱集邮的人会慢慢趋于“老龄化”,而这种文化需要传承下去,所以要培养孩子们对集邮的兴趣。集邮会让学生增长许多知识,而且这些知识是最科学、最正确、最有权威性的史事,所以大家把邮票誉为小型的百科全书,一点也不为过。 王小敏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