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明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外科副主任。高邮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扬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自主研制的病灶颅表指示器,被国家知识产权授予专利。从事外科及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尤其擅长重症颅脑外伤救治、立体定向治疗脑出血、颅骨修补和脑脊髓肿瘤切除术。各种显微手术包括:垂体瘤、脑干肿瘤、三叉神经痛血管减压术、面肌痉挛血管减压术、显微镜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脑室内窥镜下三脑室造瘘术及脉络丛烧灼术。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为本地区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
联系电话:13952712998(662999) 13328141990(59990)
脑动脉瘤的破裂可以导致致命的出血和脑损害,有1/3的人可能来不及救治,1/3送到医院后救治遗留有重残,仅1/3的病人可以恢复良好,从这点上讲,应该说赵本山还算比较幸运的。
随着赵本山从上海华山医院痊愈出院,对于这位明星的病因和治疗过程也渐渐为大家所了解,赵本山是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珠网膜下腔出血,经过动脉瘤的栓塞治疗得以安全康复。其实我们从这个事件中可以对颅内动脉瘤有个大致的了解:
天气气温变化较大时,血管骤然收缩会引起血压突然升高,致使发生脑动脉瘤破裂的几率大增。脑动脉瘤是成人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高危人群应注重早发现、早治疗,避免丧失治疗的最佳时机,产生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起病突然、来势凶险
“其实,脑动脉瘤并非肿瘤。”脑动脉瘤是供应大脑的动脉血管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异常,经血流长期冲击,局部血管壁变薄,逐渐膨出而产生。从外形上看就好像动脉上长出了一个气球样的“瘤子”,因此得名“动脉瘤”。
由于患有脑动脉瘤的人群因承受不住强大的压力变化,因此气温的变化成为脑动脉瘤破裂一个主要的诱因。通常一个未破裂的小动脉瘤不会导致任何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部分更大的未破裂的动脉瘤可能对部分脑组织或临近的神经产生压力,可导致局部疼痛或头痛、眼睑下垂、眼球活动障碍、视野障碍、胳膊或腿部麻木、无力、记忆障碍、语言障碍或癫痫发作等症状。
女性多见、年轻人也好发
在脑血管意外中,脑动脉瘤引起的脑出血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但死亡率却位居第一,尤以女性更多见。
脑动脉瘤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现有的医学研究发现,脑动脉瘤最常发生于30-60岁的人群,其中30岁左右的患者往往因先天性血管薄弱,随着血流的长期冲击而发生脑动脉瘤。
现状不容乐观
专家估计,中国有数以千万计的脑动脉瘤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更为严重的是,在我国破裂后的脑动脉瘤的病因诊断率和治疗率仅5-10%,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率则更低,仅占治疗动脉瘤的10%,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高达60%-80%。也就是说,在我国10个治疗的动脉瘤患者中,有9个都是破裂后才就诊的。而在发达国家,大多数病人都是在动脉瘤未破裂的时候就及时发现,并接受了积极的治疗。
早发现、早治疗、可清除
随着科技进步,应对这个来势凶险的脑中“炸弹”,早发现已经成为可能,如果能做到早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就可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
颅内动脉瘤目前通过“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来进行脑部的血管检查,就可以明确是否存在动脉瘤。一旦发现动脉瘤之后,可以通过微创的手术方式来清除“炸弹”。而所谓的微创手术方法,就是人们常说的介入疗法或者血管内栓塞技术。这种方法只需要在根部用针穿一个小口,将非常精细的导管和导丝插入脑动脉瘤内,通过微导管送入微弹簧圈等逐步填塞动脉瘤腔,直至完全闭塞动脉瘤,以达到治疗目的。对不适合介入治疗的需另一种微创手术方法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即在神经外科手术显微镜下,微创操作用特殊的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从而将动脉瘤与正常血流隔离开来,使得病人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