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旭东
搘锅,是我们老家一带的方言,就是垒砌锅灶。
搘锅是有讲究的。首先购置好大小不等的铁锅和汤罐,并备好砖块、黄泥、石灰、纸脚等,然后选一个“宜作灶”的吉日,约请来搘锅手艺好的瓦匠大师傅。因为锅搘得好与否,直接影响铁锅受热的快慢,影响柴草的节省与浪费。
我的老家那里有个叫晏鹤山的瓦匠,是方圆十多里有点名气的搘锅大师傅。我们家下放在乡下的那段时期,家里几次搘锅修灶,都是请的晏师傅。晏师傅手艺好、做事地道,他搘的锅不钝、省柴。他到搘锅现场,不是立即动手做事,而是先点着一支香烟,在屋里屋外绕着看个遍,思索片刻后,方才开始用石灰水放样。晏师傅搘锅,主家想到的事,他已经想到了,主家没有想到的事,他也替主家想好了。他会在灶壁上带一个灶王爷神龛,位置适宜,造型别致;他会利用灶台构造的空间,恰到好处地带几个壁洞,哪里放油壶,哪里放盐钵,哪里挂铜勺、铲子、菜刀、洗锅帚子,都考虑得周周到到;在灶台尾部的墙上,他会用石灰泥粉饰一块四五十公分见方的立面,在上面用小灰刀刻画出一条栩栩如生的鲢鱼。农户家通常搘的三案锅,他像算好了一样,到落日时分,一座漂漂亮亮的锅灶就搘好了。
锅搘好的当晚,有个“热锅”(又叫“暖锅”)的仪式,主家要留晏师傅吃顿晚饭。热锅一般是由外婆外公或舅舅舅母等至亲买些菜来,如鱼、肉、豆腐、粉条等,用新锅灶做几样菜肴。饭菜做好了,先敬灶王爷;然后,大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热热闹闹,以庆贺新锅灶大吉大利。席间,晏师傅还是不怎么说话。他酒量不大,别人敬酒,才端起杯子呡一小口;他起身敬酒时,声音不高:“不会喝酒,敬各位,各位随意!”他不怎么吃菜,偶尔吃,筷头子很小。大家夸晏师傅手艺好,他浅浅一笑:“过奖,过奖。”锅灶搘得好,大家吃得好,喝得好,说得好。家里弥漫着浓郁的鱼肉菜肴的香味,还有新锅灶吐出的淡淡的石灰碱性味道,生活的烟火气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