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农业农村局
千里沃野织锦绣,“农”墨重彩绘新图。2024年,高邮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五区”建设为引领,扎实稳健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市建设,全面提升乡村发展水平、建设水平、治理水平,酣畅“大写意”,勾勒“工笔画”,绘就新时代鱼米之乡“实景图”。省委主要领导亲临调研,对高邮“三农”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荣誉争创
央榜留名展风采。“高邮湖泊湿地农业系统”获央视一套纪录片节目《农耕探文明》专题报道,“高邮大虾”亮相央视农业农村频道《温暖的家乡菜》节目。向新提质勇争先。“高邮大虾”入选农业农村部“三品一标”典型案例,“高邮麻鸭”获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商标,“高邮鸭蛋”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4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品牌推广清单,获评1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6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高邮市连续两年获评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县(市),成功获评首批省级农村生活污水社会化治理示范区。惠农增收显成效。全年争取涉农资金5.5亿元,其中项目资金3.47亿元,补贴资金2.03亿元。农村产权交易额连续多年位列扬州市第一方阵。
工作开展
“起笔”党建引领 规划乡村振兴“路线图”
坚持党建引领,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当好乡村振兴“领路人”。强化高位推进。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全年工作,每季度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专题会商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等“三农”重点工作,多次开展高邮鸭业焕新、农村“三资”监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建设等专题调研活动。强化制度执行。印发《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行动方案》《2024年高邮市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清单》《2024年度高邮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实施方案》等文件,确保制度执行落实见效。强化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干部专业化体系建设,优化村党组织书记18名,严格落实村书记县乡共管要求,安排首批30名村书记后备人选到五星级村(社区)、“百名示范” “千名领先”书记所在村(社区)、乡镇(园区)机关部门挂职,建立525名村干部后备力量。
“行笔”特色发展 绘就产业兴旺“实景图”
坚持产业赋能,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农业生产仓廪丰实。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1.13万亩,总产85.1万吨;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6.8万亩,落实中华合作总社农田全托管社会化服务3.15万亩,落实省全程全面机械化项目实施,全市农机总动力达76.8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89.5%;预计蔬菜总产63.1万吨,生猪出栏33万头,水产品总产20万吨。传统产业逐绿提质。深化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创响“三品”工程,推进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实施,全市4093家规模主体入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新增绿色食品品牌8个,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40万亩,省级绿色优质水稻基地56万亩,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95.78%。现代农业盎然向新。项目招引取得新成效,开展招商推介活动58场,招引项目47个,签约亿元农业项目22个,实现农业外资招引2400万美元;科技赋能迈出新步伐,与扬州大学共建省级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数丰水产有限公司在全国种业企业座谈会作典型发言,“天歌1号”肉鹅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建成3家省级科技小院,数量位居全省第一;三产融合激发新动能,成功举办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市休闲农业共接待游客315.66万人次,营收达4.96亿元,建成运营“邮农甄选”品牌馆,全市农产品电商销售额突破25亿元。平台载体动能澎湃。农科园扬大二期工程主体建设完成,园区内“扬大康源乳业生态智慧牧场解决方案”获全国智慧农业建设典型案例;“四河四路”乡村振兴综合试验区积极推进省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建设,建成高邮市乡村振兴教育培训基地,“高邮鸭优质基因挖掘及新品系选育”获批省重点研发立项支持。
“运笔”宜居宜业 精绘和美乡村“工笔画”
坚持生态协同,“塑形”与“铸魂”两手抓,建设田园风光、诗意山水的“桃花源”。聚焦“宜居”环境优。提档升级农村公路85公里,建设生态河道160.92公里,幸福河湖29条。持续提升高铁沿线农村环境,新建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施24座,拆除露天垃圾池1051座,改造露天垃圾池43座,改造农村户厕5083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0%。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个,新建提升绿美村庄6个。聚焦“宜业”产业兴。完成高邮湖退圩环湖工程先导段、沿线农田退水治理试点项目,重点推进环高宝邵伯湖、三阳河沿线1公里范围内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工作,实施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1.19万亩,推广“三田”融合模式累计超10万亩,废旧农膜回收率达93.4%。实施省绿色循环种养、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全市畜禽粪污治理率达95.8%,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8.5%以上。聚焦“和美”生活旺。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举办“驿路梨花”临泽乡村休闲旅游宣传月、湖上花海文化旅游季等系列农文旅活动,利用“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方式,开展移风易俗活动3800余场,健全市镇村三级矛调中心(工作站)人员配备和运行模式,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
“落笔”共同富裕 奔赴农业强市“好风光”
坚持因地制宜,推动共建共享,夯实乡村振兴“强保障”。实施富民强村行动。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的思路发展新型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5个,扬州市富民强村项目2个,全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预计4.12亿元,增幅10%。厚植乡村人才沃土。深入推进“秦邮人才集聚计划”和“秦邮英才培育计划”,加快高端人才引进和本土人才培养,与扬州大学、省农科院等机构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6个,招引高校毕业生2000余人,发放人才补贴2460万元,积极推进乡村振兴举办特色主题培训班13期,培育高素质农民1800余人。建设乡村特色品牌。打造“马上乡见”特色品牌,成立“马上乡见”休闲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推动有机米、咸鸭蛋、阳春面、蒲包肉、阳沟大闸蟹等50多种农产品线上销售,电商销售开票收入突破200万元。打造“环虬邮约”特色品牌,整合龙虬镇历史文化资源、特色产业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等,打造特色旅游点位16个,选育首批“魅力龙虬推荐官”17名,开展推广活动、研学活动20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