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超
到了大雪时分,父亲总会买些年货腌制,猪头是必不可少的。
猪头都是乘供销社的货船带到城里,船主叫老巴子(高邮方言),到我家,通知家人到船上去拿。船一般停靠在北门搭沟桥的货运码头,从家出发要走几条巷子才到。上船得当心,只能走一尺多宽的跳板。把十几斤重的猪头拎回家,要歇几次。
到家后又是我的事,用镊子镊猪毛,再用菜刀将猪皮(包括嘴里的皮)刮干净,把猪鼻孔的粘液洗净。外婆用炒熟的花椒盐擦上,放在小缸里,腌制几天后再用咸菜卤泡,大约十天左右,用温水洗净,用布条穿挂起来。当时我们家坐南朝北,只好在家南后檐墙上晒。早上拿出去,晩上收回来,晒到最后猪皮发红,猪肉滴油。那时候没有冰箱,自然风香。
到了农历腊月二十八,开始煮腌货了,将猪头一切两下锅,用木材燃烧,在大锅灶上煮。大约两小时左右,起锅用大瓷盆装。大概放凉十分钟左右,趁热拆骨。拆下来的骨头晒干后,卖到废品收购站,可以得到2分钱。当时2分钱可以买两次红辣椒酱,冬天青菜蘸红辣椒酱赛羊肉。
一个猪头三道菜,猪口条(舌头)、猪耳朵、猪头肉。我们姊妹四人看外婆拆猪头,看是假,想吃一块肉是真,尤其靠近骨头的巴骨肉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