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J先生到苏州,和朋友合租在东大街,穿过书院巷,不远就是人民路上的图书馆,那时分馆很少。J先生下班后外面吃点便餐就去图书馆,呆到睡觉时回来,周末两天不回家也去。J先生不是书虫,他稀罕那里的环境,消磨单身的日子。那段时间,J先生身心愉悦,精神面貌和文化气质都焕然一新。至今记得他初次向我描述图书馆种种好处时的兴奋:看书不要钱,有自修室……免费的……开水随便喝……喜形于色。声音都劈了。握着手机,我眼前活活一个“陈奂生”。
后来我到苏州,立即给自己和儿子办了借书证,那时我们已经搬到吴中的宝带东路,去图书馆远了。
再然后住得就更远了,快到越溪了。好在依山傍湖,出门转个身就能凭湖临风,抬头是上方山,范成大祠咫尺之遥,大石湖或惊涛拍岸或烟波渺渺,真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石空蒙雨亦奇”,湖上气象万千,湖北侧是华南虎培育基地,环湖一周的桥连绵起伏,草木葳蕤,长卷徐徐……什么是江南?这就是江南。至今怀念那段紧傍村野、无人问津却饱览湖山的日子。
虽然图书馆十分遥远,但星期天儿子还是会揣上几枚硬币、倒两辆公交去借书。
三年后我们搬到园区,离开石湖来到活力四射、“科技与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地带,我家附近左边是独墅湖图书馆分馆,右边是市图书馆分馆,分分钟到,左拥右抱,珠环翠绕,很满足。
2014年,图书馆掌上APP横空出世,手机上免费借阅,还免费送到离家最近的自助柜,真太贴心了,感动常在。
现在我蛰居老家,偶尔去县城,抽空去图书馆办了张借书证。新图书馆离市区有些远,如果有一天,我的老家也有那么多遍布的分馆,有免费借阅的掌上APP,有看得见摸得着的贴心服务,有满城流淌的书香,那就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