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读倪文才《烽火高邮》有感
~~~——读倪文才《烽火高邮》有感
~~~——读倪文才《烽火高邮》有感
~~~——读倪文才《烽火高邮》有感
~~~——读倪文才《烽火高邮》有感
~~~——读倪文才《烽火高邮》有感
~~~——读倪文才《烽火高邮》有感
2020年06月15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历史的高邮与文学的高邮
——读倪文才《烽火高邮》有感
  □  赵德清

  高邮是个文化历史厚重的地方,有着七千多年的文明史、两千多年的建城史。在历史的长河里,先人留下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积累与传承,更有价值的是神话传说、传奇故事、民歌俚语、史记典籍、文学作品的记忆与传承。如何写好高邮故事,是读《烽火高邮》之后最深切的感受。

  《烽火高邮》是原高邮市政协主席、现高邮市文化研究院院长倪文才同志最新著作,讲述的是高邮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段故事。时间跨度1939年10月2日凌晨至1945年12月26日凌晨,即从日军侵略高邮开始,到抗战最后一役胜利结束。这6年多的时间里,在高邮大地上发生的许多事情,通过主人公张新民的经历一一呈现给读者。全书近20万字,人物形象众多,开饭店的夏国安、当伪县长的王士茂等作为高邮地方人物代表出现,保安大队长赵长泰、警察大队长杨夙明等作为高邮地方武装代表出现,刘雨、狄洪波等作为张新民的革命领路人出现,岩崎、晴子等作为日方人物代表出现。故事情节主要从日、伪、我三个方面展开,其中主人公张新民与夏荣的爱情故事和夏荣与养父夏国安、生父王士茂的亲情故事作为《烽火高邮》抗战故事的副线,可谓“一主两副”谋篇布局,尽显敌我双方斗智斗勇。

  历史需要记录,记忆需要传递,文学需要创作。《烽火高邮》这本书所做的就是这方面的努力,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作者的辛苦经营和责任担当。全书以客观叙述为主,较少开展人物的心理描述,通篇以一种非虚构的形式向读者讲述高邮的抗战故事,体现出一种纪实文学的严肃与严谨。文字质朴,不煽情而感人至深;叙事冷静,不慌乱而引人入胜;情节清晰,不繁杂而丰富多彩。作者对全书的掌控能力可谓游刃有余,大小战斗有史可查,时间序点安排无误,人物形象主次分明,伏笔闲笔前后呼应。历史的高邮与文学的高邮,这一段抗战故事在作者的努力之下,得以融合体现。

  “作者的写”与“读者的读”如何实现互动,是当下图书出版界的新课题。在新媒体日益活跃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读者通过网络释放阅读需求,纸质图书更多地承担起记载与传承的责任。《烽火高邮》的顺利出版,体现的就是一种选题的重要性与准确性,这对于许多专业作家来说也值得借鉴。即,我们如何把文学创作与时代命题结合好,用我们的时代担当引导读者的阅读趣味。正如《烽火高邮》讲的是抗战故事,但其内涵深处还有高邮的人文地理、风俗人情,界首乡师、临泽京江会馆、高邮悬湖、高邮民歌等等都在作品中有所体现,这些都是作者文学创作的潜意识与暗功夫。当然,如果要说作品还有什么欠缺,那就是语言的文学性、欣赏性、可读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历史厚重感张力有余,文学审美感略显不足。毕竟读者需要在阅读中体验美的享受,才能更自然而然地接受历史的教育与情操的陶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特别报道
历史的高邮与文学的高邮
与贫贱之交情最真
未徙北溟鹏
汪曾祺先生的故乡情怀
书香一座城
做煎饼
在他看不见的世界里
高邮报副刊03历史的高邮与文学的高邮 2020-06-15 2 2020年06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