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读汪曾祺小说《徙》
~~~——读汪曾祺小说《徙》
~~~——读汪曾祺小说《徙》
~~~——读汪曾祺小说《徙》
~~~——读汪曾祺小说《徙》
~~~——读汪曾祺小说《徙》
~~~——读汪曾祺小说《徙》
2020年06月15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未徙北溟鹏
——读汪曾祺小说《徙》
  □  秦一义

  汪曾祺小说《徙》中主人公叫高鹏,字北溟,名和字自有出典,典源于《庄子逍遥游》。大鹏展翅,怒而飞,垂天垂地,超然万物。可见高鹏的志向如大鹏一样的高远。

  高北溟生活于清末民初,那是一个社会动荡和大变革时期,人生多变,旦夕祸福。他有过功名梦,在科举的跑道上奋力展翅,十六岁就中了秀才,正当他向着举人、进士等一座座高标跨越的时候,皇帝一纸诏书,废掉了科举,他追求功名的梦想从此破灭了。

  天无绝人之路,高北溟在沈石君的建议下读了两年简师,做起了小学教师。按理,简师毕业,只能教小学低年级,高北溟却破格担任了五、六年级国文(语文)课程。尽管高先生还不能意满志得,但既来之则安之。高先生教书是认真的,讲课、改作文,郑重其事,一丝不苟。

  北溟鹏真的要展翅而徙了,曾经的谈老先生的学生、高北溟的世交、省督学沈石君,因和厅里的一个科长意见不合,辞职回家,有人请他出山,让他来当县立初中校长,沈校长聘高北溟当国文教员。县立初中可是县里最高学府啊,了不得!

  高先生随班走,从初一跟班到初三,把学生送出校门。在县立初中,高先生如鱼得水,教学上自有一套。教课不局限于现成的课本,还采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方法,跟课文有关的课外读物他常常补充进来,用现在的话说,叫扩展阅读。如课上讲了《卖炭翁》《新丰折臂翁》,同时把白居易的新乐府全部印发给学生,讲了一篇《潍县署中寄弟墨》,把郑板桥的几封主要家书、道情诗和一些题画诗也都印发下去。他非常重视作文教学。学生作文,他先眉批一道,提出好处和不好处,发下去由学生自己改一遍,或同学间互改,交上来,他再改。为了帮助学生升学,他还自编了三种辅助教材,一年级是《字形音义辨》,二年级是《成语运用》,三年级是《国学常识》。

  在县立初中读了三年的学生,大部分文字清通、知识丰富,他们在考高中甚至日后考大学时,因国文分数都比较高,是高先生给他们打的底子。

  风云又起。省长易人,波及小城,县局人事跟着变。有人控告沈石君,任用私人,简师生教初中,前所未有,闻所未闻云云。高北溟又回到原来的第五小学,遭到同行的冷嘲热讽,甚至遭现任局长儿子的欺侮。

  大鹏有翅伸不得。高先生除了继续认真地教学外,实在是百无聊赖,整日愁容满面,他有愧于恩师谈老先生,没有经费将谈老的文稿付梓,他有愧于女儿高雪,由于家境等原因,没有让女儿飞得更高更远……高雪死了,未来的大鹏折翅了,高北溟的高飞梦也破灭了……

  “未徙”——属于那个时代的悲哀。

  由此看来,《徙》中的“用人”观,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特别报道
历史的高邮与文学的高邮
与贫贱之交情最真
未徙北溟鹏
汪曾祺先生的故乡情怀
书香一座城
做煎饼
在他看不见的世界里
高邮报副刊03未徙北溟鹏 2020-06-15 2 2020年06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