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12月06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细三刁
  □  肖玉峰

  我做过小买卖,租用菜场店铺卖鱼圆,生意还不错。将近10年的“你买我卖”的交往中,我遇到过一个特别“细三刁”的人,让我哭笑不得。父亲说过,生意人要笑迎天下客,无论生意大与小,都要和和气气地把买卖做成。哪怕对方再怎么精明、再怎么小气、再怎么刁钻,也要忍住火爆的性子,这样才能招徕回头客,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一位30来岁的少妇,是我的老顾客,隔三差五就来买两块钱的鱼圆,说是她的小宝宝(她的女儿)特别喜欢吃我家的鱼圆。还说,有一回,买了斜对过那家的鱼圆,小乖乖死活不吃,理由是,不嫩、不香。

  有人来买鱼圆当然高兴,不可能把生意往外推,哪怕是一块钱的生意也要做。不过,当这位两块钱要买10只鱼圆甚至十一二只的老顾客笑呵呵地走过来时,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人是个十足的“细三刁”。

  “一刁”是,先来问一问:这盆中的鱼圆是什么时候出锅的?如果是刚刚出锅的,她会调头就走。理由是,刚出锅的鱼圆含水量大,不划算。“二刁”是,亲自动手用不锈钢漏勺捞取漂浮在盆中的鱼圆放在托盘秤上称重。捞取鱼圆很有讲究。一要专捞个头小的,因为个头小,数量多;二要外形好看的,圆溜溜的最喜欢;三要把鱼圆在漏勺里上下颠一颠(最大化地颠去鱼圆中的水分);最留神的是,沉在不锈钢盆底的鱼圆不要,原因是,沉鱼圆不好吃。“三刁”是,称好之后还要求添一只,意思是外送一只,否则,称好了,也不给钱。

  为了不得罪这位老顾客,我还是按住了火爆的脾气,添了一只鱼圆给她,完完全全地满足了这位“细三刁”的胃口。好在这样的顾客极少。如果都这样的话,这生意真的没法做下去了。

  朱延庆先生在他的专著《江淮方言趣谈》中对“细三刁”进行了精妙的描述。书中的方言叫法是“细三锹”,日常生活中,高邮人把“细三锹”叫成了“细三刁”。书中说,“细三锹”在江淮一带本是农家话。某处只要挖一锹甚至半锹就能解决问题了,而某人却要分为三锹仔细地挖,而且要挖挖看看,看看挖挖,细得令人讨嫌。

  买鱼圆的这位就细、“刁”得让人摇头了。据旁人说,她也是一位生意人。试想,如果有个“细三刁”去“刁难”她,她不把肺气炸才怪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美食专版
焦屑和炒米
一份入学通知书
细三刁
当年种棉花
回不去的旧时光
早上沆砀云
高邮报副刊03细三刁 2019-12-06 2 2019年12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