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明今年44岁。他告诉记者,在回乡养鸡之前,他已有过两次创业经历。第一次是在上海承包食堂,第二次是为了照顾孩子上学回高邮开饭店。两次创业都有斩获,并已在高邮城区购房安家。按说,一般人图个稳定就不会再“折腾”了。然而陈小明却又动起了第三次创业的心思。说起第三次创业的动因,陈小明坦言,他土生土长在原横泾镇周罗村(现三河村),即使成功在外,依然对老家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愫。每次回老家,看到乡亲们缺少好的致富门路和项目,心里就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经过多次考察,他选择了养鸡项目。
陈小明想创业,妻子和家人是十分支持的。但是,他选择下乡养鸡,却遭到了家人一致反对。经过耐心做家人思想工作,他最终还是得到了支持。2012年9月4日,陈小明接手了老家一个养鸡场。没有启动资金,他把高邮的房子卖了60多万元,又向别人借了58万元,给付了购买养鸡场的费用后,剩余资金用作流动资金。回首过往,他感慨万千地说:“万事开头难,凡事不可能随随便便就会成功的。”自从养鸡后,陈小明吃住在鸡场。夏季高温时节,连续四个月,他几乎天天“闷”在鸡棚里,时刻警醒,防止出现用电跳闸等故障造成温度失衡危及蛋鸡生命、影响产蛋量。为此,他六年来始终如一,从不懈怠。
苍天不负苦心人,成功属于奋斗者。六年来,陈小明不断投入,实现滚动发展。从起初鸡场占地2亩多、单一鸡舍、1万只的饲养量,发展到如今鸡场占地30余亩、6栋鸡舍、存栏量达7万只蛋鸡规模;从粗放型养殖到现代化、科技化养殖,建立了饲料加工车间、新型育雏室,建设了沼气发电等生产配套用房和设备,实现鸡舍温度、灯光自动调节和喂食、清粪等自动化生态化处理;从单一养鸡到多元化发展,建造冷库从事水产养殖饲料加工,同时又承包了50余亩水面养殖常规鱼。此外,他还将鸡蛋注册了“同启”商标,设计了外包装礼品盒,十分行销。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也是陈小明下乡养鸡的初衷。六年来,他带动6个蛋鸡养殖大户“抱团”发展。此外,他聘用了10多位当地村民到养鸡场就近就业。陈小明的心愿是: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当好带头人,带动更多的乡亲加入养鸡行列,实现共同致富。
记者 葛维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