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十四、五岁的时候,家长、老师都没给我们讲过青春期的有关知识,面对身体上的某些变化,我表现出的是迷茫和困惑,甚至有点无所适从。有时也会对异性朋友萌生一丝特别的情感,内心感到挺美好,但思想上却觉得挺丢人,曾矛盾过。那时如果能有一位良师引导一下,我也就不至于被困惑、矛盾折磨得像心里堵着个东西啦!《致橡树》的作者舒婷发现上中学的儿子有早恋的苗头时,她没有粗暴地去干涉,她给儿子写信讲了自己上高中时暗恋的事,让儿子明白了上学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至于那份情感,它是一朵最美好、最圣洁的花,不要轻易去摘。舒婷的这种心灵交流方式引导成功了,儿子把那份情感美美地留在了记忆深处,化作了奋进的力量。一般的孩子都有逆反心理,试想,如果当时舒婷只是粗暴干预,那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我们在面对孩子的青春萌动时,是否也能像舒婷那样,多一份细心,多一份呵护?
《围城》中有一句经典的话语“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产生这种现象也不足为怪,城门内的世界对于外面的人来说是个神秘的世界,他的好奇心驱使他要进去看看!如果没有城门、城墙的阻拦,城里的东西一览无余,他也就不好奇了。现在的电视剧几乎是无“爱”不成剧,社会上的小青年是“爱”无遮拦,面对大环境的诱惑,我们的孩子能不想入非非么?我认为家庭、学校适时而又恰当地对孩子进行初步的性知识教育对于孩子将来形成正确的、高尚的爱恋观大有益处。哈佛女孩刘依婷母亲带女儿观察动物的活动渗透性知识的做法给了我启发,我这样去尝试了:
1、结合自然课教学进行性知识启蒙。引导他们回忆三年级学过的《我从哪里来》的内容,明白“我是爸爸的一粒种子在妈妈的土壤里发芽了”而形成的,让他们建立“我是爸爸妈妈爱的结晶”的概念。然后讲植物的有性繁殖:花粉落在柱头上就形成花粉管,花粉管深入子房,使雄性生殖细胞(精子)与雌性生殖细胞(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才能发育成果实。再告诉他们动物(包括人)的有性繁殖与植物的有性繁殖道理是一样的:女性的卵与男性的精子结合成为受精卵,受精卵在母亲体内发育成胎儿。不过人比别的动物有理性,所以我们的到来是父母爱的见证,是幸福的。
2、给男孩、女孩单独上课,请男教师与我分别给他们讲青春期卫生知识,引导孩子们从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起,树立起“性圣洁观”。有行家曾大胆地断言:“一个没有性圣洁观的人,他(她)的生活态度将不可避免地糟糕。”如果有可能,我们还应该分别给男孩、女孩讲讲女孩、男孩的生理知识,让他们对异性不再怀有神秘感,能以平常心对待男生女生的交往,在幼小的心田里洒下“尊重”的种子,尊重自己,也爱护他人。
3、建立咨询通道。学生可将困惑写下来递给我,我通过递条子、个别交谈的方式予以答复。这种“一对一”的沟通方式虽然实施起来有点麻烦,无形中增加了老师的工作负担,但对于保护孩子的隐私、解决孩子的困惑却是十分有效的,这种形式也是孩子乐于接受的。
4、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把看到的关于初步性教育的内容适当告诉孩子,或把这方面的内容划下来,放在孩子能看到的地方,让他无意中浏览一下。建议妈妈成为女儿的伙伴、闺蜜,跟女儿交流青春期的相关注意点,让女孩子不再迷茫,从而积极阳光地面对青春期的反应和变化。鼓励爸爸与男孩子交心,做男孩子的“铁哥儿”,给他们进行必要的青春期知识的启蒙。家长是最好的又是最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用好了用足了,将会令你的教育别有洞天。
事实证明,性不再神秘的时候,青春的幼芽就能沐浴着春风,在阳光下健康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