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宁在英国牛津大学读了硕士、博士,马上就要回国了,爷爷、奶奶知道了这个消息,很是高兴。因为,小宁的父母在外地工作,他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二位老人付出了很多辛劳。汗水浇出了硕果,怎能不高兴呢?二位老人为小宁准备好了住处,床上的被子、床单都是小宁平时喜欢的颜色。小宁一共在家7日,奶奶为他每天都设计了不同的菜肴,荤素搭配,营养齐全,二位老人真是忙得不亦乐乎!
“不亦乐乎”原本是古代词语,江淮一带稍有些文化的人在口语中常常说到。当一个人遇到一件不常遇到的快慰的事情,心里自然高兴,便情不自禁地说出“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第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引文中的“不亦”如何解释?有的注释者、甚至在中学语文教科书中都认为“亦”当“也”讲,那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即语译成为:有同道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么?将“亦”训为“也”,一定要有两件相并列的事情,这里的“也”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在其前肯定有一件事情已经使人很快乐了,接着又遇到“有朋自远方来”,二者相提并论,就亦快乐了。这种解释显然是错误的。
高邮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三》:“凡言不亦者皆以亦为语助,不亦说乎,不说乎也,不亦乐乎,不乐乎也,不亦君子乎,不君子乎。”这样,“不亦乐乎”就可以解释为:不快乐吗?或为:难道不快乐吗?成了反问句,增加了快乐的成份,强化了快乐的语气。
小宁的爷爷奶奶为他回家所做的一切准备,虽然忙,虽然累,但真的很快乐,这样的“不亦乐乎”,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