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团的汽车驶入通往“王鲜记”农庄的绿荫小道,一股清新的田园气息即扑面而来。只见四周有湖,有树,有楼,处处有景,朴素中透着精美,好一处让人放松的现代农庄!此番景观确实颠覆了一般人心中的农庄概念,若不是亲临,很难想像高邮湖畔竟掩藏着如此玲珑雅致的所在!
这几年,“王鲜记”可谓名声鹊起,蜚声全国。经过一番技术攻关,他们的精品园出产过重达1.2斤的 “蟹王”,破除了“高邮湖周边养不出大螃蟹”的魔咒;与此同时,无可挑剔的螃蟹品质也打破了阳澄湖大闸蟹一统市场的格局,加之较早启用电商营销,使得高邮湖大闸蟹不仅成为全国各地许多供货商的首选,也吸引了大批民间美食家和“吃货”成为他们的粉丝。如今,农庄门庭若市,上门取经的、慕名拜访的、商谈合作的朋友络绎不绝。
不远处的厨房里传来研磨机的声响,以及浓郁的花椒香气。王俊说,那是从四川直接购买的花椒,由于市场上很多花椒已经被榨了一道油,品质就逊色了很多,所以特地请来川地的厨师专门把关,严格挑选各类食材。王俊夫妇还按照《随园食单》上的古法菜谱熬制蟹黄酱,一经推出即大受欢迎。单单烹制调料就如此精致和用心,“王鲜记”的品质可见一斑!
除了花椒等佐料,“品质”的感受在这里随处可见。客厅落地窗前的茶桌上,放着薄胎白瓷花鸟斗笠、青花玉兰杯和粉青汝窑瓷瓶等饮具。一个乡镇农庄里竟有这样的雅器,不禁令笔者这样的喜茶之人惊讶。小楼东西各两间厨房,一间贴满彩色马赛克,浓郁的中东风格;另一间红棕色调,窗外翠竹掩映,室内陈设如咖啡屋。回廊上放满了各种盆栽植物,从屋子里可以欣赏到门前的湖泊和绿树。在湖边建造一处宽敞通透的大房子,白天在大自然中忙碌,晚上与家人谈心休憩,这正是王俊的理想田园生活。他多次坦言,“早就与爱人约好,回农村不是回来吃苦,而是来过最想过的日子!”
农庄的宣传册上,王俊引用了海子那首著名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表达自己自然质朴的生活态度。王俊的祖先早在清末明初就靠“跑鲜”起家,他的爱人张玉鸾也是水产世家,并自称“扁担姐”,意在不断提醒自己的出生,不要忘本。在高邮创业的这些年,敬畏自然、尊重自然是他们内心的坚守。他们潜心融入高邮湖,湖里行浪里走,风吹日晒,和渔民打成一片,也打造了高邮湖水域最大的水产行业合作社。
王俊说:“大闸蟹这些鲜味是高邮湖的杰作,而不是我们农人创造出来的,所以必须用谦恭的心对待大自然的恩赐。”如此话语,顺着他的目光,窗外蟹塘连绵,高邮湖远山近水,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