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5年04月21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找支点
  □王玉清

  我常常想/生活应该有一个支点/这支点/是一座纪念碑。

  ——江河

  采风车出发前,一阵自天而降的雪米(小冰粒),猛然砸在我们的身上,簌簌作响。雪霰朝飞,阵阵回风吹,我有些讶异。

  等我们一行十多人,随一辆大奔到了高邮市界首镇,穿街过巷,抵达太平街87号与89号,瞻仰“华中雪枫大学旧址” 展馆时,我才稍稍找回被雪霰叩击过的认知,沉入为一种氛围刷屏后干净了一点的内心,安静下来。

  我们静默地走向展馆。主展室门前是彭将军铜像,镇党委书记、补葺“华中雪枫大学旧址”的发起人和总策划张澍介绍说,彭将军的铜像,得到彭雪枫纪念馆的同道点赞,说比他们那里做得好,眉角分明,栩栩如生。在彭雪枫将军半身铜像前,我记起舒婷的诗句:不是一切火焰都只燃烧自己而不把别人照亮/不是一切星星都仅指示黑夜而不报告曙光……

  在主展室,看到一帧帧历史的老照片,我被镜头下学员们当年的那种仪容、那种坚毅、那种激情所感染。其中有一张华中雪枫大学老照片的影印图像,弥足珍贵,我们端详着照片图像,细看题名“华中雪枫大学首届组织会议开幕合影留念”, 还有题名下排有“滕(代远)参谋长暨粟(裕)司令员莅会训示”字样,肃立不语。

  人们不会忘记,1938年11月26日,在河南杞县傅集成立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彭雪枫亲自兼任校长,后来此校先后经历了抗大第四分校、雪枫军政大学。彭将军于1944年9月11日牺牲后,1946年建立的华中雪枫大学,即以将军名字设立。1946年11月,该校并入华东军事政治大学,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解放后更名为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成长为我军著名高等军事学府。

  我们跟随讲解员,依次瞻仰了门厅(勤务人员值班室)、后排的教学场所,前排的学校领导的生活驻地。打开的灯光,映射到展馆的角角落落,窗明几净,纤尘不染。四面墙壁上,黑白老照片的图像,把那段峥嵘岁月推到了我们面前。

  整座展馆占地面积多少,有房屋几间,我没有计算与细数。只留心看到,体量不大的展馆,所有校舍均为青砖小瓦、单檐硬山建筑。我还注意到所有外门上方的玻璃窗,都是半圆形的,它们是如此眼熟,不由人不联想到延安窑洞,也不由人不联想到军校学员们当年学习、生活的情景。他们是不是“一手拿枪、一手捧书”?是不是也 “一边读书、一边生产”?他们深入古镇界首的居民生活,品味过色如重枣、形似银圆的界首茶干吗?漫步湖畔观赏过野鸭飞掠无边无际的苍苍蒹葭吗?

  多少年过去了,时任华中雪枫大学副校长张崇文追忆道:“在界首时,我和(邱)一涵同住一个院子。……她住西边。她把彭雪枫的遗腹子小枫(后来成长为上将军衔的二炮政委)接在身边,亲自照顾……”多少年过去了,一听说征集当年军校的物品与照片,为什么当年学员、当地老乡在短短的时间内馈赠出这么多的物件?这种经过战火洗礼过的战友情啊!这种经过岁月淬炼过的军民鱼水情啊!军校播火种,生生不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第06版:专版
   第07版:文游台
   第08版:专版
倾听春天的故事
光映平野绿 生态数吾乡
沐浴春风的田园
北关河上的春潮
寻找支点
沐浴文明新风的古镇卸甲
公田张庄的幸福生活
在“王鲜记”感受现代农庄
我们的田野是花园
在少游村倾听春天的故事
高邮报专版04寻找支点 2015-04-21 2 2015年04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