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5年04月21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田张庄的幸福生活
  □吴苏扬

  采风第二天,天气一扫昨日的冷风瑟瑟、春寒料峭,变成了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的模样。一路上麦苗绿,菜花黄,桃红柳绿心飞扬,我们直奔着早已耳闻的公田张庄而去。

  据《高邮县志》记载,张庄是建立在明清两代州县“公田”上的张庄。提起公田张庄,不少上了年纪的老高邮人可能会有印象,这座位于车逻镇东北方向的集市,据传得名于南宋年间,这里曾富甲一方,解放前光布店就有永盛祥、永盛恒、张记、徐记等5家,茶馆、酒店、浴室、饺面店、南北杂货店等应有尽有,有“买不到的到张庄,卖不掉的到张庄”的民间谚语,人称“小扬州”。

  刚进村口,就见一座花园式广场,广场内小桥流水,六角方亭,红花绿草各种元素一应俱全,十二生肖的雕塑围成半圈立于一方池塘前和谐共处,一条鹅卵石小径弯弯曲曲贯穿广场,林立的仿古灯柱四面都印着唐诗宋词,几位老人正在健身器材上谈笑风生,东北角一株百年槐树彰显着不一样的底蕴,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洒下一地细碎的光影落在远处青瓦白墙的民居前,让人感觉有点失真的美好。

  穿过广场,一条水泥街道映入眼帘,两侧屋舍俨然,南侧冰糖葫芦串似的灯笼路灯夺人眼球。信步向前,间或还有些商店,但大多已成民居,只停驻在老供销社门前时还能依稀可寻当年的繁华景象。供销社坐北朝南,四大间一字排开,门窗顶上、砖墙柱上皆刷白用红色书写着或长或短的毛主席语录,那些耳熟能详的句子裹挟着年代的气息扑面而来。街道将尽时右拐进入庄台,入口处一户人家的整面墙上用红色书写着 “金乡邻 银亲眷 邻居好 赛金宝”,试想每天来往其间,这浅显直白的十二字标语抬头可见、直击人心,乡邻之间又怎能不和谐呢?

  继续随心徜徉,我们站在一家后院的简易篱笆墙外被一株怒放的白牡丹吸引。男主人正弯腰照料着一片生机盎然的蔬菜地,白牡丹便种在那片黝亮黝亮的泥土里,男主人听到声音便邀我们进院去看看那株据说已经长了40年的白牡丹。俗话说相请不如偶遇,举足绕至屋前,屋前空地上依然种着绿油油的蔬菜和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角落里一丛翠竹挺拔修长,园子也因这丛竹子添了几分雅致。 被好客的主人迎进屋内,只见堂屋的老藤椅上坐着短发齐耳的女主人,她两手拢着一个电热水袋,面露浅笑、清爽利落,一脸闲适恬淡让人为之侧目,我们赶紧上前问好,男主人介绍女主人身体不适,行动不便,所以不能起身相迎。闲谈之中,我们得知这对夫妇竟然都已八十有三,育有三子一女,如今全在城里工作,子女常邀老两口去城里养老,但老两口皆不乐意。说如今兜里有余钱,地里有自己种的新鲜蔬菜,左邻右舍全是老朋友,庄里又风景如画,大街小巷路净灯明,难道不比城里好!还听说今年村里将加大投资力度,积极争取项目,规划建立以猕猴桃、山核桃、葡萄、碧根果为主题的“三桃一果”风情采摘园,相信不久的将来,不仅我们不用去拖累孩子,就是那些外出打拼的孩子们也会重返家园哩!

  依依不舍地站在张庄的桥头,有人在广场角落里发现了一块张庄先人的墓碑,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同行的朋友对村干说放在这里风吹日晒太可惜了,不如送去文游台,那里有很多这样的碑可以得到更好的保存,但旁边的老百姓不乐意了,连说不要:现在咱们张庄这么美,大家那么幸福,先人们也想和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第06版:专版
   第07版:文游台
   第08版:专版
倾听春天的故事
光映平野绿 生态数吾乡
沐浴春风的田园
北关河上的春潮
寻找支点
沐浴文明新风的古镇卸甲
公田张庄的幸福生活
在“王鲜记”感受现代农庄
我们的田野是花园
在少游村倾听春天的故事
高邮报专版04公田张庄的幸福生活 2015-04-21 2 2015年04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