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申遗成功对我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
有利于增强运河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在大运河申遗巨大影响力和号召力推动下,社会各界对大运河保护给予了高度关注,掀起认识、研究、爱护大运河的社会热潮,我市沿线的文游台、镇国寺、盂城驿以及耿庙石柱、平津堰、水部楼、御码头等历史遗迹将会得到更好保护和传承。
有利于推动促进运河旅游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市已将开发运河岸线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规划建设运河风光带工作不断推进。随着运河申遗成功,开发和建设运河旅游风景区必将“升温”。
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沿岸民众生活环境质量。申遗成功必将吸引大量社会资源向运河遗产保护领域聚集,在运河沿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实施过程中,将会更加注重运河的整体风貌,保护与延续运河功能,合理利用资源,维护生态环境,促进遗产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引导并推动城市文化品位提升、沿岸民众的生活环境和品质改善。
实施运河旅游风景区开发是篇大文章,作为水利部门,当前将着重做好两个方面的基础建设,努力为运河旅游风景区开发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继续推进运河西堤风光带建设。围绕将运河西堤打造成“市民休闲、游客观光、城湖相映”的水利生态景观,我们将尽量增加看点、景点,全力打造绿色、生态走廊,休闲、健身、观光之地。
建设环堤环湖公路。抓住治淮工程建设机遇,我市境内运河西堤和湖西大圩堤顶将建设防汛通道,该工程计划2015年完成建设任务,建成后将为人们环堤环湖旅游、骑行休闲创造条件,提供交通便利,为今后环堤环湖旅游大开发奠定基础。
在今后保护、开发利用过程中,建议:一方面要注重防洪安全理念。运河堤防特别是西堤防洪位置十分重要,任何开发利用都不能随意改变堤防结构、降低挡洪标准,必须确保运河堤防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要坚持适度开发理念。规划强调环境的保护与土地的开发利用相互促进,从美化环境、保护生态湿地、增加绿地面积、提供公众休闲和娱乐空间等角度,适量建设公益性设施,提升土地使用价值,促进水土资源的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