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4年07月25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历史:机遇与包袱
  □市社科联主席 姚正安

  运河申遗成功是振奋人心的,作为运河之滨的邮城,有理由自豪和骄傲。申遗成功,标志着一条中国河流提升为世界级河流,一条政治经济河流,上升为文化河流,延伸了长度,增加了厚度,拓展了广度。

  运河千里,历时千年,一直对高邮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灌溉之利,交通之便,生态之美,休闲之乐,等等等等,不可历数。申遗成功,其影响之大之广,完全可以期待。

  但运河不只是高邮的,狭隘地说,属于沿线所有城镇的。如果说,运河是历史赐予的机遇,那这个机遇也不只属于高邮。

  申遗成功对高邮发展的影响,不言自明。我们要讨论和付诸行动的是如何抓住机遇,变资源为资本,变遗产为财富。

  历史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时间概念,近一点是昨天,是过往,远一点是百年千年,再远一点是万年上溯至不可知的杳远。

  要说机遇,历史对高邮似乎有点偏爱。由远而近,除运河外,有五千年前的龙虬庄遗址,有千年以上的天山汉墓、唐塔、文游台,有数百年历史的盂城驿、当铺、古清真寺,还有数不清的散落于民间的文化遗存。秦观、王念孙、王引之等历史名人,何尝不是历史的机遇。

  这些机遇,我们抓住了吗?

  同是汉墓,山东临沂做成了汉墓博物馆,场地广阔,实物众多,我们的天山汉墓,只留下几个硕大的空洞。同样是训诂学家,金坛将段玉裁的文章做得很大,我们仅有一座王氏纪念馆而已。七夕想到秦少游,对外宣传说到汪曾祺,余无所为,名人文化的打造,也很苍白薄弱。

  说到水,我们也很有资本,将其列为与古文化、邮文化并列的特色文化之一,但是在水文化建设上,我们又做了什么呢?溱潼借助溱湖做成了5A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举行会船节,以船会友,以船招商。我们有高邮湖,有东湖南湖,但直至目前,还没有做出有体量有影响有效益的景区。我们是有一个水鉴馆,那只是一个时段(1931年洪灾)的记录,在丰富多样的水文化天地里,一滴水罢了。

  对于灿烂辉煌的历史,抓住了,用好了,就是机遇,反之,就成了包袱。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投入,周边用地受到限制,不出效益,对发展来说,不是障碍和包袱吗?

  当然发展,也是一个涵盖非常广泛的概念,不能仅局限在经济发展上,还包括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不管推动了哪一方面的发展,只要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都表明用好了机遇。

  运河申遗成功,是历史给予高邮的又一大好的机遇,据说运河高邮段是绵延千里的运河之最美的一段。那么,我们更有条件,也更有责任将其保护好,展示好,利用好。

  对于文化遗产,要说的要做的,不过保护和开发使用两端。

  我认为,现在最要紧的是在政府的牵头下,由有关职能部门具体负责,以全景式视野,审视运河高邮段的特殊性,在扬州建设运河第一城的背景下,提出我市运用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品牌和资源,推动高邮发展的实施方案。宁波搞了一个运河博物馆,我们做什么,要有定位,要有规划,说到底要有行动,停留在口头与文字上的座谈和讨论,其意义和作用,不会很大。方案形成后,再组织专家学者,不妨请进国内顶尖人才介入,进行务实性研讨,效果可能会更好。

  运河是活着的历史,是流淌的文化。过去,在运河的利用上,我们可能因为片面、狭隘的思维而错失了机遇,申遗成功,是历史提供的又一次难得机遇,必须紧紧抓住,抢占先机,乘势而上,为我所用,用有所成,若醒得早起得迟,说得多做得少,口号多动作少,规划大动静小,申遗成功的运河又将是一个大大的包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盂城驿
   第04版:专版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专版
   第08版:特别报道
借力运河申遗成功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运河申遗成功后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站在新起点 开创新局面
运河申遗成功对我市交通运输的影响
大运河申遗成功对高邮旅游的影响及建议
浅谈运河申遗成功与高邮发展
历史:机遇与包袱
呵护大运河 守住高邮魂
增强保护意识 合理开发利用
开发特色邮品 推动运河文化发展
高邮报专版04历史:机遇与包袱 2014-07-25 2 2014年07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