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如何提升运河这个“活态的世界文化遗产”利用水平,放大运河对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谱好“后申遗时代”运河新篇章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借道申遗,实现快发展。一是基本产业树品牌。相关产业要加紧利用好“运河”品牌,服装产业进一步放大“中国羽绒服装制造名城”的品牌效应,培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实施名牌战略,打造在国内外叫得响的羽绒服装品牌;电缆照明产业强化产业品牌集中度,打出运河电缆照明产业带的名号。引导企业生产汽车照明、特种照明和核级电缆等高利润产品。机械产业鼓励企业走出去,参加国际知名展会,自设品牌和销售渠道,抓紧汽车电池、智能电网、物联网等新技术产品的引进。二是节能减排促发展。围绕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指标,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发展低耗能、低污染、技术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实施节能技改,推广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发展以节水、节材、废弃物资资源化、再制造为重点的绿色制造项目,实现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三是园区建设是重点。加大特色园区建设力度,利用运河知名度引进和培育一批有关联的先进企业,加快发展配套支撑企业和上下游关联企业,促进产业向深度和广度延伸。
信息先导,做好“后申遗”。高邮正处于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过程中,一切工作均围绕信息化工作这个核心。必须像运河上的纤夫一样,脚踏实地办事,日复一日地努力。一是利用信息化让千年古运河焕发新的活力。要考虑的是做好运河航道与里下河航道的对接,提升航道的综合利用水平。二是利用新技术,建立运河水运交易电子市场。我市可以培育本土或引进水运类软件公司,研发和维护运河船舶软件、水运企业管理、水运物流信息平台等软件。三是做好运河旅游资源精品化。需要系统地将盂城驿、文游台、北门大街、南门大街、里运河、高邮湖的影像建立基础数据库,利用互联网发布相关旅游资源影像,供游客查询相关资料,满足游客了解高邮旅游信息的诉求。同时通过加快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等业务,从而全面提升我市旅游业、景区的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