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尖兵 打头阵 奋力冲刺全年目标
  高邮镇现有镇域面积43.13平方公里,总人口15.5万人,下辖7个行政村和16个社区居委会,先后跻身全国千强镇、江苏百家名镇和扬州市十强乡镇行列,2008年实现村村达小康目标,在全市率先建成全面小康镇,2012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标兵单位。今年以来,该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市委十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继往开来务实干,凝心聚力谋发展,在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率先崛起”的总体要求,务实推进各项工作,全镇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 

  近年来,该镇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努力提升经济总量和运行质态。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综合运用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龙头企业带动等手段,放大产业特色优势,全力推动新能源新光源、生物医药、机电制造、轻工服饰等四大基本产业做大做强。1-9月份,全部工业实现产值20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7%、24%,分别占年目标的74.6%、74.3%。 

  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精心谋划包装项目,凝心聚力引进项目,全力以赴实施项目。第三季度新开工项目4个,其中:高邮市卫星卷烟材料有限公司投资的激光冷烫烟用接装纸二期,新建生产及附属用房1.8万平方米,购置设备58台套,新增产销1.5亿元,围墙已建成,道路正在建设;高邮市华联制衣有限公司投资的服装服饰项目,新建生产厂房及附属用房1.3万平方米,购置设备600台套,新增产销1.5亿元,围墙已建成,基础已达正负零;扬州中凯针纺服饰有限公司投资的针织品项目,新建生产厂房及附属用房2.2万平方米,购置设备300台套,新增产销1.2亿元,围墙已建成,基础已达正负零;武安村社区股份专业合作社投资的创业园项目,新建标准化厂房1.5万平方米,厂房建设到主体框架。 

  以“双节”为平台,精心组织“春季招商迎节庆”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总投资10亿元五星级大酒店、总投资2000万美元的电子元器件、总投资3亿元的工程机械驾驶室操控总成、总投资2亿元的羽绒服饰和总投资1亿元的工程塑料等一批项目顺利签约。1-9月份,全镇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15万美元,新增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实际到账5.86亿元,分别占年目标的15.6%和78.38%。 

  科技助力创新突破 

  该镇围绕“科技兴镇”的战略目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做大做强以新能源、新光源、新医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在产业转型、产学研合作、载体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谋求突破,培育科技创新型示范企业,提升“科技创新、科技支撑”能力。 

  申报科技项目促产业转型。扬州市创新包装有限公司“超轻细粘性粉材清洁化自动包装成套装备研发及产品化”项目被确认申报为2013年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江苏华富储能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分布式发电系统储能用磷酸铁锂电池模组技术研发”,扬州市新港电机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用电动发电一体电子元件调查器的关键技术”等三个项目被确认申报为2013年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9个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列入省经信委资助计划,各类科技项目的实施激发了科技创新活力,有力地推动了该镇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 

  深化“产学研”合作合力攻关。2013年,该镇全力推进实施“五个一”工程即落实一批合作项目、解决一批技术难题、找到一批技术依托队伍、结识一批专家教授、培养一批研发队伍。目前,多家企业与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深化“产学研”合作,达成合作协议11个。高升公司、荣清公司、新港公司申报新标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省民营科技企业7家、省高新技术产品15个、扬州市级研发机构2家、省级研发机构2家。引进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及优秀博士人才6名、支柱产业发展急需专业技术人才17名。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鼓励发明创造,竭力维护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树立品牌形象,申报各类专利270件,其中发明专利81件。这为该镇在沿河地区率先崛起提供了科技和人才支撑。

  规划设想长远发展 

  为在工业经济新一轮发展中勇立鳌头,该镇紧密结合地域特点和工业集中区发展空间不足等实际,立足长远,积极谋划发展思路。未来几年,将把工业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率上来,将量的增长与质的提升有机结合,继续突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和科技创新等重点,着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发展优势,全面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确保工业经济继续保持持速稳定发展。 

  调优产业结构。按照“新兴产业做大、主导产业做强、传统产业做优”的原则,综合运用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龙头企业带动等手段,重点扶持新型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机电制造、轻工服饰等传统产业,推动支柱产业发展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做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竞争能力,协调共进发展。 

  强化招商引资。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紧扣现有四大支柱产业,突出“以企招商,产业招商”等形式,重点招引一批重特大项目。鼓励和引导企业以自身优质资源,采用合资、合作、兼并、重组等形式,进行横向联合、做大做优做强企业,实现零地招商。 

  推进项目建设。高效率推进重大项目,继续推行镇领导班子挂钩联系重大项目制度,成立重大项目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和机电制造、轻工服饰、新型能源、生物医药以及其它行业五个专门工作小组,实行对口服务、定期跟踪、督查会办,建立重大项目论证评估机制,坚持以效益定项目、以投入供土地、以产出给政策,努力提高项目的实效性和拉动力。 

  建设发展平台。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拓展集中区发展空间,不断提升承载能力。完善园区形态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逐步从形态开发转向功能开发,整合入园企业,培育特色产业,形成特色优势。重点抓好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为广大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空间。对入园项目的单位土地投资强度、投入产出率和上缴税收等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提高准入门槛,实现有限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 

  提升创新能力。积极推进企业上市、专利、标准、品牌四大战略,完善落实鼓励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政产学研金合作,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院士、博士后、研究生等工作站及各类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的作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形成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五化”联动,逐步增强企业创新活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盂城驿
   第06版:专版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第09版:专版
   第10版:专版
   第11版:专版
   第12版:专版
   第13版:专版
   第14版:专版
   第15版:专版
   第16版:专版
   第17版:专版
   第18版:专版
   第19版:专版
   第20版:专版
   第21版:专版
   第22版:专版
   第23版:专版
   第24版:专版
   第25版:专版
   第26版:专版
   第27版:专版
   第28版:专版
   第29版:专版
   第30版:专版
   第32版:专版
   第33版:专版
   第34版:珠光豪庭
   第35版:专版
   第36版:广告
当尖兵 打头阵 奋力冲刺全年目标
高邮报专版11当尖兵 打头阵 奋力冲刺全年目标 2013-10-18 2 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