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在世界医学史中,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最早,且论述甚详。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根据病机及症状的不同,《内经》还有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等名称的记载,认为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病因,而内热是其主要病机,后世医学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其核心病机是阴虚燥热,治从上、中、下三消论治之法,多有效验。
而今,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已经十分明确和日益规范,而且患者一旦诊断为糖尿病往往会接受西药治疗,西药的降糖作用,疗效确切有力,已成为临床首选,占据了治疗的主导地位,这是不争的事实,经西医治疗方法干预后,消渴之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所谓多饮、多食、多尿伴消瘦“三多一少”之症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而且经诊断的糖尿病或由西医治疗的糖尿病临床常无消渴症状,因而传统的中医辨治方法已不适应当今的临床现实,我们应当与时俱进,重新定位中医对糖尿病的辨治思路,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认识。
1、糖尿病患者经西医治疗后,阴虚燥热症状并不显著,临床多表现为郁热、痰湿、瘀血等证候,因而确定相应治疗方法。
2、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方面大有作为,如神经病变之麻木疼痛,糖尿病肾病之水肿,蛋白尿等等。
3、用中医药改善糖尿病前期或高危人群的体质,从而积极防治糖尿病。
4、对血糖难控因素如失眠、焦虑、抑郁、便秘、夜尿多、月经不调、慢性感染等的辨证论治,使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方面的作用已发生转变,一个好的中医大夫,不但要有纯熟的辨证论治技巧,还要了解西医的进展、优势及不足,从而找到中医的优势和临床切入点,中医辨证论治思路也要在与西医的比较协调中与时俱进,只有不断汲取中西医两方面的精华,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作者简介:
蒋茂剑,主任中医师,监察室主任,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高邮市政协委员,高邮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疾病,糖尿病及急慢性并发症。曾先后两次获高邮市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