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疤、结节、囊肿及瘢痕,好发于面、背、胸等部位。
发病机理:青春期内分泌旺盛;雄激素增多;皮脂腺功能亢进;皮脂增多。病因:1、皮脂分泌抗进;2、毛囊上皮角化异常;3、痤疮丙酸杆菌增殖。
诱发因素:遗传、饮食、月经期、化妆品。
临床表现:多发于15~30岁的青年男女;皮损好发于面、胸背上部。
皮疹为多形性,粉刺、丘疹、脓疤、结节、囊肿、瘢痕等;对称分布,多无自觉症状:炎症显著时可有疼痛或触痛;常呈慢性经过,反复发生;25~30岁后可以自愈。
诊断:依据易患人群+部位+皮损特点+自觉症状+转归等特征。
鉴别诊断:1、酒渣鼻:中年人,位于鼻部及面部中央,皮损潮红充血,伴毛细血管扩张,无黑头粉刺;2、痤疮型药疹:有服用碘制剂、雄激素、避孕药及皮质激索类药物史。
治疗原则:抑制皮脂腺分泌;纠正异常的毛囊角化;减少毛囊内细菌数量;消除局部炎症反应。可给予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外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