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春,寒风一起,家住人民路的张爹爹就瘙痒难受,寝食难安,尤其是夜晚上床后瘙痒更为显著。他自认为是皮肤不清洁所致,于是每天用热水烫,哪知越洗越痒,越搔抓越痒。前不久来我院就诊,被告知是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瘙痒是许多皮肤病共有的一种自觉症状,但如仅有皮肤瘙痒而无明显的原发性皮肤损害则称为瘙痒症。
每处寒冬早春,像张爹爹这样的老年性皮肤瘙痒患者逐渐增多、症状加重。很多人都问:为什么天变冷就皮肤痒,怎样防治呢?这首先要从皮肤生理功能说起。
在我们皮肤的表面有一层看不到的保护膜,这便是天然皮脂膜。它对皮肤乃至整个机体都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如保持水分、润泽皮肤、防止干裂、抗感染等作用。皮肤靠这天然的保护层就能够抵御空气、灰尘、日光等刺激。但是,寒冬早春体表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汗液、皮脂的分泌也随之减少,就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中老年人因为皮肤生理性机能褪化,能滋润皮肤的皮脂和汗液分泌明显减少,更容易发生瘙痒症。如果我们不知病因,每天乱擦药、烫洗、搓澡、搔抓皮肤,就会走进误区,从而加重皮肤干燥、使瘙痒反复难愈,甚至出现树皮样的改变。
本病好发于老年人,寒冷季节加重。常呈全身性的瘙痒,由于剧烈搔抓,往往引起条状表皮剥脱和血痂,亦可以有湿疹样变和色素沉着等继发皮损。不少患者尤以小腿皮肤,特别是小腿伸侧的症状比较明显,主要因小腿部位的皮脂腺和汗腺分布较其它部位少,皮肤相对干燥,像鱼鳞一样,边缘可略为翘起,中心黏着,剥之易脱落,逐渐重新发生。有的瘙痒症常表现为局限性的瘙痒如肛门、外阴、阴囊、头部及掌跖瘙痒等。
老年性瘙痒症一般性预防重在保湿;切忌洗澡过勤,5至7天洗一次澡为宜,且少用碱性过强的肥皂。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尽量避免搔抓,可外用护肤甘油、硅油乳膏、脲素霜等。对瘙痒较重有继发皮炎湿疹样改变者,则需在医生指导下适当选用抗组胺药物及止痒类药物。
对于皮肤瘙痒症的治疗,力求查出病因,以期根治。中医认为该症是由于气血虚弱,不能营养肌肤所致,治疗以养血去湿为主,同时佐以清热利湿。
姚维儒 副主任医师,扬州市预防医学会皮肤科性病学组副组长,扬州市医学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皮肤性病专业三十余年,曾在中国医科院皮研所、省人民医院皮肤科等单位进修,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皮肤性病科疑难病症的诊治,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发表专业论文近20篇,其中三篇论文先后分别获扬州市人民政府领发的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和高邮市人民政府授予的高邮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曾先后荣获江苏省知识型职工标兵,扬州市立功奖章,高邮市优秀知识分子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