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世凯
清河乡政府食堂的承包合同眼看要到期,干部们私下里都盼着能换个主儿。原先的女老板姓刘,菜做得一年比一年敷衍,白菜豆腐总带着股隔夜味儿,连免费的米汤都稀得能照见人影。
分管食堂的汪乡长在乡干部会上拍了桌子,说大家的意见他都听着,这次发包“必须换个人”,要让同志们吃得舒心,绝不含糊。这话一出来,底下顿时没了嘀咕声,都觉得汪乡长办事透亮。
招标会办得挺正规,乡办公室还特意贴了公告,写明“原承包人不得参与”。可等结果一出来,干部们去食堂打饭,抬头还是那张熟悉的脸——刘老板正系着围裙给窗口递餐盘,笑模样跟以前没两样。
“这不是没换吗?”有人端着饭盆小声议论,话头很快就往歪了走。没过两天,县纪委就收到了举报信,说汪乡长跟刘老板关系不一般,才故意让她接着干。
纪委的人来得快,查了三天,找汪乡长、找刘老板,还找了几个做饭的师傅问话,最后在乡政府会议室开了个通报会。“经核查,举报内容不实,汪乡长在食堂发包过程中程序合规。”纪委干部顿了顿,翻了页材料补充道,“新承包人确实换了,签合同的是刘某某的丈夫,王八一。”
后来大家才摸清,王八一以前在外地打工,现在回了家,合同上签他的名,食堂里里外外还是刘老板在忙活——用汪乡长的话说:“王八一才是承包人,刘某某只是来帮忙打工的,不算违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