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寿瑛
已是春分节气,连续几天的南风,吹得大地暖洋洋的,人们纷纷脱下厚重的冬装去干活了。村前的杨树摇曳着嫩绿的新枝,庄后的麦苗变绿窜高,呈现出一派返青拔节的朝气。
眼前扑面而来的春色,却让老队长坐不住了。他一天几次往麦田里跑,在麦田里走走停停,不时蹲下身子用手指头抠出麦苗根下的泥土,放在手心里,掰开细看土地里的潮湿度;再抬头望望蓝天白云,自言自语道,春旱天气已经露头了,近期老天不会降雨啊。
平时,老队长每天晚上总是将挂在中街墙上大家干活的排工牌搬弄一遍,安排好哪些人明天干什么农活。社员们总是在第二天早上,捧着早饭碗去看今天干什么活。而今天晚上,他通知各家各户马上派人参加生产队会议。
晚上八点左右,生产队活动室坐满了男女劳力。见到会的人差不多齐了,老队长吸了口香烟说道,今天会议内容就一个,追肥抗旱保苗——眼下麦苗已进入返青拔节的时候,而最近气温升高,天干无雨,不利麦苗生长;从明天起,除了罱泥积肥的专业队外,其余的男女劳力,不再看工牌干活,统一挑水桶带水舀,去庄后圩那片麦田,浇水追肥,抗旱保苗。
第二天天刚亮,老队长和机工已来到麦田水渠旁。抽水机发动了,水流顺着渠道直向前淌,他们俩迅速用大锹闭好缺口。当水渠灌满水时,出工的男女劳力也都带着工具来到田头。按照分工,男劳力和青年妇女们,各自挑水浇麦苗。一人一个麦棱子,从田那头向后退着浇水。三四个年岁大一点的负责将碳铵化肥敲碎往水桶里放,拌和成化肥水,替刚拔节的麦苗追肥补水。几十个人一字儿排开,场面很热闹。男人们挑起水桶担子,号子声随着脚步应声而起,女人们隔着麦棱子谈笑声不断,大家你追我赶,谁也不愿落后。经过几天的连续劳动,那100多亩小麦田浇透了一次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