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秋华
修鞋匠王如发,自小残疾,但他坚强豁达,勤勤恳恳几十年,创造了自己的幸福生活。他家庭和睦温馨;儿子大学毕业,已工作多年;还在城里买了两套住房。
王如发总是记住别人的恩惠,感恩社会的关爱,这是他感到快乐的根源。
1966年,王如发出生在高邮伯勤乡下。一岁多时,有一天晚上高烧不退,竟全身瘫痪了。虽多方求治,最终还是落下了左腿麻痹的严重残疾。从此,他只能一条好腿拖着一条废腿,拄着拐杖,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走了。
不同寻常的是,他性格刚毅木讷,小小年纪,从不哭闹、埋怨。他无奈地、坦然地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
1980年,王如发初中毕业,没有考取高中。“荒年饿不死手艺人”,父母商量,给他找个出路,让他去学做布鞋,也不用站着。他去认认真真学了几年。
1990年,他踌躇满志地进城做鞋谋生,却又遇到了始料未及的残酷现实。越来越多的人不穿布鞋,而穿塑料鞋、皮革鞋、运动鞋了。于是,他果断地改行修鞋。
修鞋的小棚子就在露天,街道旁大楼墙脚。夏天还好,有些荫凉;冬天就难了,棚子内外一样的寒冷。但王如发能吃苦,除了大雪封门,正常都开门营业。
他能修的修,不能修的学着修。鞋底磨损的,打个掌子;开线的,给缝起来;鞋子豁口了,用502胶粘得严严实实……几百块钱的皮鞋、衣服、名牌包包,经他手,修理、上光,整旧如新,只要花个十头八块钱。顾客络绎不绝。
生意好的时候,他一天能赚个二三百元,几年下来,省吃俭用,加上老婆的工资,他在城里买了第一套房(80平米)。一家三口,搬出了出租屋,住进了自家的新房。2024年,他又在城东,为儿子买下一套120平米的婚房。回想过往,他感慨地说:“人只要不懒,总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