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1 聚焦区域协同,实施空间规划引领行动
“一通知、一解读、一文本”加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学习宣传贯彻,指导乡镇园区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强化规划战略、增量空间、流量指标的传导约束,推动规划目标、功能布局、空间利用等要求落地实施。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要求,适时开展生态保护修复、自然资源保护、城市综合交通、地下空间利用等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编制,并加强与详细规划协同衔接,提升城市安全发展、绿色发展能力。统筹开展中心城区和乡镇园区详细规划编制,因地制宜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生活社区等不同功能分区,推动新老城区协调发展、城乡融合特色发展。
2 聚焦资源优配,实施产业发展赋能行动
精准配置空间指标、用地计划、占补平衡、规划设计等要素服务,对省市重大项目加快上报“免申即享”;对新增建设项目,统筹做好成片开发方案编制、用地用林指标调配等保障工作;对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用地,实行清单管理、单独保供。超前介入项目建设规划用地全流程,对用地报件实行“即到即受、即组即报”,提高报件报批效率;合并项目建设用地用林报审,推行“一次受理、一次告知、同步审批”;优化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实现省级重大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受理即发证”。强化城市土地储备、更新改造和地块上市的协调联动,建立“收储—净地—供应”全链条管理机制,重点围绕康养地产、澄子河二期、文体公园周边、扬州职大高邮湖校区周边等优势地块,立体式组织招商推介,激发土地市场活力。
3 聚焦“三量”调节,实施工业用地提质行动
以打造“紧凑集约型”园区为目标,“一园一策”提出园区空间优化提升策略,鼓励高质量工业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飞地”进驻重点板块,引导新上工业项目优先利用存量资源,指导省级园区整合形成一批集中连片“工业净地”,推动产业项目集中集聚发展。严格新建项目准入审查,全方面分析研判建设项目工艺流程、投资强度、产出效益等核心指标,靠实核定用地规模,精准精细组织供地。全面推行弹性出让、标准地供应,出台实施意见,进一步强化批后监管和达产评估,形成建设项目履约监督、提质增效闭环机制。探索运用司法仲裁手段破解闲置土地处置难题,年内完成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000亩、低效产业用地6000亩。
4 聚焦江苏绿心,实施生态治理提升行动
组织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深挖沿湖、沿河、沿路、沿村庄等“四沿”区域造林潜力,统筹实施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复、生态林建设,年内完成成片造林1500亩,新建提升省级绿美村庄5个、绿美古树村庄1个。协同高新区组织编制神居山保护利用实施方案,系统谋划“一山一策”项目。实质性启动卸甲镇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项目,科学规划实施农用地、建设用地整治,公共空间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等建设任务,全面建成废弃油井地热资源循环利用“零碳”示范工程。持续推进高邮湖、三阳河等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稳步实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项目,探索湿地碳汇指标交易、生态产品权质抵押和储备林地指标异地交易等价值实现路径,深化拓展“两山”转化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