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科技局
2024年,市科技部门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市、省创新型示范市目标,坚持产业科创与科创产业双向发力。以增强“511”产业体系科技支撑为核心,以S333科创走廊建设为统领,瞄准“创新主体培育壮大”“产业创新技术攻关”“科创生态持续优化”三大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久久为功,全力提升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一、全力提升创新主体培育壮大“加速度”
全面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队。强化项目准入、成长创新评价机制,围绕强链、补链、延链,重点招引高科技、高成长、高价值的科创项目,全力推进科技型企业、科创平台、高层次人才和科技成果“四招四引”。深化“高企高考五生培育计划”,统筹推进“小升高”“规转高”和“高培强”,“一企一策”培育瞪羚企业与独角兽企业,全力构建创新型企业发展矩阵。引导创新型领军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和上下游企业建设创新联合体。2024年,力争新招引认定科技型企业110家以上,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15个以上,新获批高企175家,科小备案600家。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培育扬州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2个,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2家。
二、全力提升产业创新技术攻关“加速度”
统筹推进产业技术攻关、产学研合作和科技项目实施。聚焦“511”产业体系创新发展,精心绘制创新图谱和人才地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加强现代农业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推广,探索建立 “产业+高校+平台+团队+基金+园区”的创新模式。持续推进“揭榜挂帅”“赛马制”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围绕产业链梳理技术痛点与需求,着力解决产业共性技术以及“卡脖子”难题,推动更高密度的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努力把新能源产业培育成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2024年,培育实施产业前瞻技术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0个;达成产学研合作150项,引进高层次人才100名;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52%。
三、全力提升科创生态持续优化“加速度”
不断完善全要素支撑、全链条融合、全周期服务的现代化创新体系。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科创办牵头作用,强化科技政策落地落实,设立科创基金,更加注重科技政策“雪中送炭”。加强基层与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更多科技“行家里手”,壮大科技副总与产业教授队伍。推动S333科创走廊从“破题起势”到“厚积成势”,强化“专业孵化”与“飞地创新”,实现科技产业综合体共建共创共享。加强“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主动对接南京高校圈创新资源,推动与扬州大学全面产教融合。建好用好域外创新中心,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合作,拓展协同创新的“朋友圈”。高新区、开发区、农科园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型园区。2024年,推动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科技副总”与“研发机构”全覆盖,全市科创平台载体能级明显提升。
市科技部门将全力践行“科技自立自强走在前”“科技创新率先取得新突破”的使命,始终紧扣“聚焦江苏绿心、加快中部崛起”的目标,坚持“用心、用情、用力”,以“人人争当新赛手、实干争先向未来”的姿态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为全面建设“强富美高”现代化新高邮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