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过雨天开镜,落日放船人打渔”。这是古人描绘高邮湖的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高邮湖是我国六大淡水湖之一,水域面积达760平方公里。丰富的水产资源,独特的地域风貌,演绎着诸多人间传奇和美好传说,高邮湖明珠般闪耀在江淮大地,养育着高邮人民。
近年来,高邮公安深入贯彻长江大保护、长江“十年禁捕”等重大战略部署,着力构建“高邮河湖绿色生态环境大保护”新体系,积极打造涉水防控新品牌。今年2月,高邮市公安局水警大队被省厅确定为“全省打击涉水违法犯罪支撑点”,系扬州唯一。该经验做法得到江苏省公安厅领导批示肯定。
坚持作战合成化,提升严打犯罪
联合巡航执法。积极会同渔政、交通、水利、高宝邵渔管办等涉水行政部门,常态化开展“5+N”联合巡航执法行动,今年以来,共开展联合执法20余场次,现场查扣非法捕捞渔船18艘,收缴销毁作案电瓶、电捕器、电网100余套,整治河湖乱占、乱建、乱排等问题 8件,切实保障全市水域生态安全。
联商案件侦办。充分发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法衔接”共享平台作用,主动商请检、法机关提前介入重点案件,确保打击处理到位。今年以来,先后召开5次检法机关联席会议,有效推动非法捕捞等一系列重大案件会商侦办。为实现非法捕捞全链条有效打击,专案组梳理出黑色产业链核心人物的上下游关系网,实行挂图作战,逐个抓捕、逐个销号,相继7人到案后,成功抓捕了上游捕捞人员及下游从事鱼类餐饮等人员,彻底斩断了高邮市区、湖西地区一条“捕运销”野生鱼类的黑色产业链。
联手打击犯罪。完善多警种共同参战的合成作战体系,共破获非法捕捞、非法狩猎、水域污染等涉水刑事案件1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2名。自国家启动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以来,共立案侦办涉渔案件78件,打击犯罪嫌疑人90人,收缴网具225张(副)、没收渔获物1000多公斤,连续两年在全市打击非法捕捞专项行动中绩效排名前列。其中,有2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分别被公安部、省厅挂牌督办。
坚持监管动态化,提升精确防控
重点整治排查。扎实开展高邮湖水域环境问题综合整治,拆除上下船简易码头,清理乱排乱倒生活污水,取缔“三无”船舶、“小飞鱼”非法营运及涉渔餐饮场所,妥善解决各类矛盾问题和风险隐患60余件,653户退捕渔(船)民全部签订上岸协议。
网格日常巡查。科学划分高邮湖水上警务区,实行网格化管理,由水警、辖区派出所、水利、湖管、交通、农业农村、涉水村组共同开展信息采集、环境监测、巡逻查缉、防范宣传、应急处突等工作,提升水域治安管控力。
科技防范监查。在高邮湖核心保护区安装雷达、高清监控、配备大型无人机,开展智能巡查、动态设防,通过预设巡航路线,对重点水域开展精准识别,解决涉水矛盾40余起,化解涉水非正常死亡6起,有效助力水域安全防范。
坚持保障实体化,提升整体效能。
建强大脑中枢。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安、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其他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高邮河湖绿色生态环境大保护”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围绕“打、防、管、控、治”五项任务,建设高宝邵伯湖区域合作警务和水域联合执法管理综合平台,构建一体化、实战化工作机制。高邮水警设立专项办公室,统筹做好指挥调度、协调联动、监督管理、督查指导等各项工作。
完善推进机制。在前期调研、实地考察、广泛论证、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创新推动“高邮河湖绿色生态环境大保护”行动高邮方案,明确创新目标、项目内容、序时安排、职责分工、工作措施及创新要求,并建立与行政执法部门定向联系制度,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加强在信息资源、线索协查、案件移送等方面的密切合作。将该项工作作为市域社会综合治理年终成效评价的重要依据,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制定督查督办、定期评估、验收评价、实战练兵等四大推进机制。由工作专班牵头,联合成员单位,每月采取听取汇报、实地检查、组织调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等方式,常态化开展督查督办工作,研判通报前期工作情况、存在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对发现的重大问题事项,由市领导带队挂牌督办解决。
细化工作举措。多措并举加大宣传,注重引导提升意识。以市局成功破获案件为契机,因地制宜在河道、街面、鱼塘等显著位置广泛张贴禁渔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联合村委会网格员、环境信息员、党员观察员等以走访的形式至渔民及鱼贩家中进行普法宣传,增强群众守法意识,提高群众保护渔业资源环境的觉悟,形成共识和合力,使禁渔观念深入人心。全警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收到锦旗13面、感谢信10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