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眸·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之民生篇
~~~——“回眸·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之民生篇
~~~——“回眸·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之民生篇
~~~——“回眸·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之民生篇
~~~——“回眸·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之民生篇
~~~——“回眸·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之民生篇
~~~——“回眸·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之民生篇
~~~——“回眸·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之民生篇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生答卷赢民心
——“回眸·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之民生篇
王林山 摄
  □  杨晓莉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经济是发展的“温度计”,民生是幸福的“度量衡”。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民生至上,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同频共振,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高邮人民的生活已实现了从过去单纯地解决“温饱”,到丰衣足食,再到现在追求“高品位”生活的全新跨越。

  衣食住行里凸显民生“幸福密码” 

  改革开放之前,高邮和其他地区一样,物资相对匮乏,买东西必须要有票。“三转一响”(手表、自行车、脚踏缝纫机、收音机)是当时结婚时的“豪配”,被称为“四大件”,买“四大件”都要凭票。如今,粮票、油券、布证、煤券等已经静静躺在历史的博物馆里,成为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的稀奇物,成为各类收藏家眼中的珍藏品。 

  年过6旬的周山镇村民杨甫松家中的住房历经4次飞跃:20多岁结婚时,他把居住的土坯房换成了3间大瓦房;上世纪90年代,他拆掉大瓦房,新建了一幢两层楼房,一家人过上了那个时代人人羡慕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10多年前,老杨又花了20多万元购买了一套小商品房,在城里落了根;5年前,老杨和子女们齐心协力更换了一套140多平方米的大户型商品房。女儿女婿都开有了自己的轿车。每逢节假日,一家人还会来个自驾游。

  像老杨一样,有房有车境外游已成为很多市民的生活标配。从40年来的一组数据,可以看到高邮市民的“幸福旅程”:

  1978年,全市集市成交额为723万元;2017年,全市共有6个成交额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达34.30亿元。

  197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有1.22亿元; 201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7.38亿元,其中城镇实现消费零售额177.46亿元,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91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377.6倍、13.2倍。

  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45.5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45.07平方米 。

  2018年,我市机动车拥有量达16.5万辆,其中,小轿车拥有量达7万辆

  …… 

  “五有”撑起百姓民生“幸福伞” 

  改革开放40年,是高邮城乡居民生活实现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并向全面小康迈进的40年,也是我市社会保障体系从无到有、从制度建立再到全面推进的40年。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的“五有”目标,围绕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带领广大群众向全面小康奋进。   

  据了解,40年来,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1978年432元提高到2017年57065元,增长131.1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01元提高到2017年的18494元,增长183.1倍。工资高了,老百姓的口袋也鼓了。目前,我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2.32亿元,人均储蓄存款45863.5元,而改革开放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仅为724万元,人均不足10元。 

  观念一变天地宽。40年来,我市职工就业工作经历了“统包统配”管理制度到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重大变革,形成劳动者自主择业、单位自主用人、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格局。同时 ,我市不断完善创业服务体系,由人社部门开设的“创业服务超市”更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担保贷款、创业指导等“一条龙”创业服务,推动全民创业如火如荼开展,粗略统计,目前全市创业人数近万人。 

  从1986年开始,我市先后建立起城镇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在农村建立起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城镇居民中积极推行基本医疗保险;还在城乡居民中先后建立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城乡特困居民的基本生活无忧。目前,全市社会保险参保率达100%;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14年上调,人均每月达到2200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统一,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基本实现……同时,随着城乡二元体制壁垒的破冰、城镇化的推进,“村民”和“市民”已经没有区别,农民工照样可以参加社会保险,和城镇职工享受同等待遇,在就业上更是平等相待。 

  与此同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医养融合已成为我市养老服务发展的新方向;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加大,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教育水平全省名列前茅;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8000多名残疾人享受重残救助金,5000多人享受护理补贴,近6000名就业年龄段轻度残疾人免费参加意外伤害保险,7000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 

  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一项项民生实事的落地见效,人民群众看在眼里、笑在脸上、乐在心中。 

  为民服务更加务实踏实精心用心

  民生幸福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2018年2月14日是除夕前一天,当天上午,市委书记勾凤诚专门率领相关部门负责人督查全市首批58个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和厕所正式对外错时开放工作,要求狗年新春佳节期间,首批对外开放的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和厕所要真开放、真正发挥应有作用,确保广大高邮市民和八方宾客停车不难、如厕不难。这是我市市委市政府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精心用心为民服务,务实踏实为民分忧的一个场景。

  从2017年下半年起,我市分步实施校园体育设施、机关事业单位车位、公厕免费错时对外开放的“三开放”政策,至今已有48所学校体育设施、224个机关事业单位的3376个车位、505座厕所全部免费对外开放,切实缓解停车难、如厕难、健身难等现代城市生活给市民带来的“幸福烦恼” 。

  一个民字重如山。从2007年至今,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延续性、系统性、公开性原则,已连续12年出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1号文件”,持之以恒地聚焦民生、改善民生,切实解决老百姓所急、所盼、所想,百姓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市长信箱、12345热线、12345官方微信、阳光信访、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等群众反映民生诉求渠道一一打开,   (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 群众投诉、反映问题的渠道更顺畅、方式更便捷、诉求更直观…… 

  致力扶贫让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实现“应保尽保”。我市于1998年、2005年先后实施城市低保、农村低保等相关政策。政策实施初期,城市低保标准每人每月仅有100多元,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60元。为不断提高低保对象的生活水平,我市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并于去年统一城乡低保标准。目前,我市城乡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630元;城市“三无”老人供养标准每人每月1285元;在市儿童福利院集中供养的城乡孤儿,最低生活标准每人每月2260元;非民政部门监护、社会散居城乡孤儿、事实上无人抚养未成年人,最低生活标准每人每月1400元。 

  临时救助不断规范,实现“救急救难”。我市于2007年、2014年分别出台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实施办法和急难家庭生活救助暂行办法,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对象主动救助、及时救助,10多年来,救助标准逐步提高至最高10万元,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发放急难救助金近千万元。同时,市慈善总会自2003年成立以来,已累计发放各项慈善救助金超8000万元。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去年,市委、市政府着力推动最贫困家庭帮扶工作。一年多来,全市上下、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全力以赴投身精准帮扶的热潮,精准扶贫成果更是“看得见、摸得着”。162户需要生活照料的照料人全部到位;在本市就读的最贫困家庭133名学生全部入学,学杂费等各项费用全部减免;未参保的903名最贫困家庭成员交上了城乡基本医疗保险;67户住房困难家庭完成了住房新、翻、扩建及租赁工作;32名残疾人实现了辅助性就业,7名精神障碍患者实现了就业;65户贫困残疾人家庭配齐了基本家电等;针对六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制定的“落实免费给药政策,推进全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用基本抗精神病药物费用全额保障工作”等在内的4大类15项个性帮扶举措已经落实到位。

  “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扶贫更扶志,123户最贫困家庭通过帮扶与自身努力走出了困境。目前,全市第二轮最贫困家庭精准帮扶工作已经启动,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将在精准帮扶政策下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民生新期盼,发展新目标,改革新指向。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高邮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在高邮这片发展热土上,民生这张答卷一定会越来越精彩,83万高邮人民必将拥有更多更强更好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自豪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专版
   第06版:专版
   第07版:专版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10版:专版
   第11版:副刊
   第12版:专版
   第13版:公益广告
   第14版:教育园地
   第15版:专版
   第16版:专版
高邮市民守则
民生答卷赢民心
扬州市人大及“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征求在邮人大代表意见
我市组织收看收听全国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电视电话会议
《高邮市志(1986~2005)》首发
数字高邮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报头
广告
高邮报一版要闻01民生答卷赢民心 2018-12-28 2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