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2月13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蒸团
  □  汪泰

  下乡第一天,在公社大会堂宣布各知青小组分配地点,我们小组分在沈团大队第三生产队。有人没听清,就开玩笑说,到粉团啊,有粉团吃了。旁边有人正名说,是沈团,姓沈的沈,不是粉团。

  沈团在公社所在地西北方向四五里,步行约半小时,沈团经济在全公社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下乡没几天,一场大雪把大地遮得严严实实。生产队彻底放松了,家家开始忙过年,忙着蒸团、写对子、挂画落。人们要把一年的辛劳、期盼和承诺换得的欢乐在这个时候兑现出来。

  团是这里人过年时的一项主打副食,就像城里人家的包子一样。在没有冰箱的日子里,包子都放在通风透气处,以防里面的馅变味,时间一长,外面的面皮就会干裂,所以包子最多吃到正月半。这里的团却是要吃很长时间的,蒸得多的人家,团要吃到栽秧。栽秧时节,劳动量大,要靠这硬正的实心团顶饿呢。

  团的材料是普通米粉,那时大米还不多,掺入糯米粉,掺多少,各由人定。掺多点,当然好吃,糯,粘,口感好。团是实心的,不像城里人蒸的粉团。粉团是包甜馅的,糯米粉用得多,包好后,还要在外面滚一层糯米,好吃。但馅在里面不能长时间存放。

  蒸团是一件庄重的事。因数量多,大都不在家蒸。村中临时搭几个大一点的土灶台,支上生产队里烧猪食的大锅,请出多时不用的大蒸笼,放上各家自备的成捆的树枝和各类庄稼秸秆。各家的米粉挨着排队。灶旁边平铺着干净的木板,等着凉冷出锅的团。蒸到谁家的,谁家的人就做小工,烧火。案板上和米粉、摘剂子、搓团、上笼有专人负责。馋嘴的孩子们已不分谁是谁家的,在旁边绕来绕去,只等着滚烫喷香的团出锅了,新出锅的团最好吃。

  灶膛里的火烧得旺旺的,映着烧火女人的面庞,女人的脸上漾着笑意,笑里透着满足与幸福,透着对来年更多的希望。

  出锅了,阵阵白色的热雾升腾着笼罩了忙碌的人们。这样忙碌的情景要持续几天。多的人家要蒸几十上百斤呢。蒸到这家的最后一笼,师傅就把最后的米粉团捏出两只长耳朵,捏出一个短短的小尾巴,就成了一个胖乎乎的小兔子,再点出两个红眼睛,孩子更高兴了。师傅做不出别的什么,只会做兔子。

  出笼的团冷透了互相不粘着了,再运回家。那么多的团,好几百个,要备一口缸,把团养在用矾淀清了的水里,中途还要换几次水,才能存放更长时间。第二天,早饭粥、晚饭粥里就可以放团了。早上,人们都喜欢捧着饭碗走门串户,这粥碗里有自家腌制的胡萝卜干,咸菜,还有三两个团。人们边吃边聊,边交流着粥碗里的所有。团,丰富了农民的生活,使劳动的人们感到熬饥,有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其实,这团放得时间长了,并不好吃,天渐渐变热,团从内部起开始变味,咬一口,味道是酸的,嚼在嘴里没了筋道。时间长了,团变酸是没有办法的事。现在有冰箱了,可农村却没人家蒸团了,孩子们不愿吃这实心无味的团。现在蒸什么?包子,各式馅儿的包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第06版:副刊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清供腊梅
蒸团
杀馋肉
拜大年
年味延绵
过小年
高邮报副刊06蒸团 2018-02-13 2 2018年02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