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7年工作回眸及2018年工作展望
2018年01月17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服务社会发展 保障改善民生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7年工作回眸及2018年工作展望
举办首届创业创新大赛
举办SYB创业能力培训班
创业担保贷款办理现场
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发放社保卡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人社局紧紧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创新实干、务实担当,扎实推进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主要工作指标均按序时完成,多项工作大幅度超额完成全年目标。

  2017年工作回眸

  ★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就业创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10116人,推荐失业人员再就业7840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0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400人,城乡零就业家庭持续保持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4%。新建2家创业孵化基地,建立创业指导中心1个,建立创业指导站(所)203个,推荐创业项目36个,开展创业培训911人次,为157名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65万元,实现成功创业501人,创业带动就业1351人。 

  2、社会保险工作。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1517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增参保18919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13223人,生育保险新增参保9995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8810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0.01万人,发放基础养老金17.11万人。 

  3、人才引培工作。引进和接收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人才4010人,新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15家,新增就业见习岗位174个。新增专业技术人才2376人, 新增留学回国人才12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389人,完成目标的173.6%。开展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4883人。

  4、劳动维权工作。处置群体性欠薪案件9起,涉及职工123名,农民工工资344.9万余元。劳动仲裁实体处理案件144件,涉案金额873.16万元,结案率100%。

  ★重点特色工作。 1、聚力全面小康社会这个中心点。一是八大礼包聚力最贫困家庭帮扶。自“精准扶贫”号角吹响以来,市人社局为最贫困家庭送出了就业帮扶、技能培训帮扶、公益性岗位帮扶、商险帮扶、门特帮扶、医保帮扶、医疗救助帮扶、养老帮扶等八个“大礼包”。通过帮扶,目前411户家庭中所有成员均享受了政府代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和一份商业保险,18人实现了稳定就业,483人被纳入门特报销范畴。二是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社保收入。城乡居保个人账户养老金增发8%,基础养老金由115元/月提高到125元/月,15.25万城乡居民受益;企退人员养老金人均增加153.3元/月,4.1万人受益;生育保险政策普惠全面二胎;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下限由728元/月调整为761元/月,上限由1600元/月调整为1720元/月。三是切实保障城乡居民工资收入。举办53场招聘会,累计提供岗位3.26万个。对吸纳“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单位给予社保补贴143.92万元。帮扶、稳定262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服务率100%。城乡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从1600元/月提高到1720元/月。

  2、抓好创业带动就业这个富民路。一是建立创客服务中心。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创业项目推荐、政策咨询、创业指导、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一条龙服务,力求为创业者成功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二是举办首届创业创新大赛。为广大创业者搭建一个创新创业展示交流、资源对接、项目孵化的平台,大赛中表彰奖励一批优秀创业项目,营造出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全民创业热情。三是购买创业培训服务提升创业成功率。首次采取政府购买培训服务方式,通过培训,使参培人员在创业中少走弯路,提高了创业培训的成功率。全年实现成功创业501人,创业带动就业1351人。 

  3、建好急需人才引进这个智力池。一是举行我市首届“百名博士进百企”活动。来自国内60多家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的博士为我市企业提供科技人才服务,38家企业与高校博士进行项目合作签约,15所高校与我市签订了“高邮市人才工作联络服务站”合作协议。二是申报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全力帮助3家企业做好基地申报工作,其中江苏华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扬州日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家企业获准设立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目前,我市共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个,提前完成“十三五”任务。三是搭建“政府、高校、企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引进模式,为我市企业人才集聚提供了“孵化器”。通过三方对接,组织了4名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研究生来邮进入华能电缆、富威能源等单位开展项目研究和实践工作,帮助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组织了300余名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来我市进行为期两周的暑期见习实践活动,帮助企业柔性引进各类紧缺人才。四是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中心破解外引劳动力留不住问题。在周山镇试点,投资建设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中心,帮助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食宿、民族生活习惯以及管理等问题,为企业留住员工打下了坚实基础。全年帮引进外来劳动力3000余人。

  4、做好社保制度改革这个大文章。一是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推动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二是成功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经多方调研磋商,在扬州率先出台《高邮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方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五个统一”,即“统一覆盖范围、统一筹资政策、统一医保目录、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基金管理”,下一步将统一保障待遇,实现省“六个统一”的整合目标。

  5、把好社会和谐稳定这个减震器。一是开展劳动用工风险评估行动。组织联合组对全市规模以上及存在用工风险的55家企业开展劳动用工风险评估监督行动,对照11类100个风险点“听诊”、“问诊”,提出了整改办法和建议。二是建立拖欠工资企业黑名单制度。建立健全欠薪失信行为联动惩戒机制,实施拖欠工资企业黑名单制度,定期予以公布,使失信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三是上线省劳动人事争议网上调解平台解决争议。上线后,当事人只要在线提交申请诉求就能实现原来实地提出仲裁申请一样的效果,既减轻了仲裁的工作载荷,又有效的解决了劳资双方的讼累。今年以来我市网上平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30余件,占实体立案的20%,大大缓解了办案压力。

  2018年工作展望

  1、创新就业服务,确保城乡就业更加充分。进一步统筹城乡就业创业,让群众在“劳有所得”的路上一个不少。根据求职人员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合理设置培训专业,切实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加强基层就业创业工作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城乡均等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在巩固现有的劳务协作关系基础上,开拓新的劳务协作基地,服务企业用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2018年,力争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以内;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人数3000人,新成长劳动力培训1000人,创业培训500人;建立创业型乡镇2个、创业型社区(村)30个,扶持建设创业孵化基地1个,推荐创业项目30个以上,力争实现成功创业350人,创业带动就业900人以上。

  2、完善社保体系,确保民生幸福不断提升。围绕“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目标,不断扩大社保覆盖范围,着力推进社保制度改革,继续提高社保待遇水平。一是狠抓社保扩面征缴。落实扩面征缴工作目标责任制,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确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稳步增长;加大保费征缴力度,做到应收尽收。二是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完成整合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收费、支付工作,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正常平稳运行;根据上级要求适时启动照护险的调研工作;继续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真正做到即征即保。三是努力提升社会保障待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及时足额调整各类参保人员待遇水平;继续完善大病(补充)保险的各项制度,不断提升医保保障水平,实现基本医保“保基本、保大病”的政策目标。四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服务。加快推进便民服务示范点建设,全面实施金保工程和社会保障卡的发放工作,完成省信息系统大集中。

  3、加快人才引培,确保企业人才有效保障。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依托“人才工作联络服务站”,为企业开展定制化的人才招引服务。狠抓省、扬州市人才项目、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申报服务工作,帮助企业洽谈博士后工作站进站工作,加强人才项目的引进与培养。另一方面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强对我市乡土人才培养和使用,造就一批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民间技艺技能人才。积极组织相关职业(工种)的技能大赛,多渠道、多途径培养技能人才,全年组织各类竞赛活动5场以上。全年引进各类人才2500人以上,新增专业技术人才800人以上, 培养高技能人才700人以上。

  4、狠抓人事管理,确保机关队伍充满活力。根据省市改革部署,创新人事管理办法,指导教育、卫生等行业开展“县聘校用”、“县聘院用”管理模式改革调研,并适时组织相关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促使用人机制更加科学规范。根据全市机关队伍人才需求,认真做好公务员、事业人员的招录工作,不断为基层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做好新录用人员初任培训、公务员在职培训、学法轮训和能力提升工作。做好机关事业人员的日常工资审批。

  5、打造维权机制,确保劳动关系总体稳定。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确保群众“劳有所得”不打折扣,一分不少。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探索行政执法和行政指导有机结合的新思路,努力化解新常态下企业用工风险。继续发挥两网化管理效能,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以“快立、快审、快调、快结”为原则,努力创建劳动人事争议“阳光仲裁”品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报告解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要闻
   第06版:专版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第09版:专版
   第10版:专版
   第11版:专版
   第12版:专版
   第13版:专版
   第14版:专版
   第15版:专版
   第16版:专版
   第17版:专版
   第18版:专版
   第20版:专版
   第21版:专版
   第22版:专版
   第23版:专版
   第24版:专版
   第25版:专版
   第26版:专版
   第27版:专版
   第28版:专版
   第29版:专版
   第30版:专版
   第31版:专版
   第32版:专版
   第34版:专版
   第36版:专版
服务社会发展 保障改善民生
高邮报专版29服务社会发展 保障改善民生 2018-01-17 2 2018年01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