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幼病弱捂“阳气”
“春捂”要恰当为之。早春时节,乍暖还寒,老幼病弱者尤其要做好春捂而固护阳气,“阳气若强千年健”是也。“春捂”就是说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季节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俗话说“春天孩子儿脸,一天变三变”。过早脱掉棉衣,一旦气温降低,给人的神经系统、体温调节中枢来个突然袭击,会使其措手不及,难于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同时进入春季,病菌大量繁殖,乘虚侵袭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乍暖还寒捂“首足”
初春气温有点怪,不脱衣服有点热,脱点衣服有点冷。早春天气刚刚转暖,有些人便早早地脱掉冬装,换上轻便漂亮的春装。专家认为,民间的传统习惯春捂有一定道理,春天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春捂不能忽视。
对于春捂,养生专家建议是注意捂两头,即重点照顾好“首足”两头。由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早晚低温,细菌病毒活跃,人容易生病,重点“捂”头颈与双脚,可以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寒多自下而起,传统养生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因为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
保暖适当捂莫过
“有一种冷,叫父母认为冷。”生怕孩子着凉生病,父母们经常让孩子穿着臃肿的衣服在户外活动。年轻爸妈们更是用小棉被,把婴幼儿捂得严严实实。医生提醒父母,“春捂”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捂过了头,同样对健康不利。
春捂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强调气温逐渐回升脱衣要“递减”,即衣物增减既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而定,也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素质。春季气温日差较大,早晚较冷,此时可适当捂一会儿。而晴日的中午时刻,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可适当减衣服。一般来说,春季可以让居室温度适当高一点,被子也要适当厚一点。
如果捂过了头,还容易诱发中暑。因此在增减衣物时,最好先听听天气预报。由于孩子好动易出汗,更不要捂得太多,出汗后骤减衣服很容易受凉感冒。要让孩子增加户外活动,以增强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