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至12日,来自乌克兰、俄罗斯、波兰、英国、西班牙、美国、韩国、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10多个国家的18名国际友人以及20多名省内主流媒体记者组团来邮,参加“洋眼看江苏”高邮行·中国邮文化之旅活动,探寻邮驿文化之根,游览高邮名胜古迹,感受里下河水乡风情。
11日上午,“洋眼看江苏”高邮行·中国邮文化之旅活动启动仪式结束后,参加活动的外国友人和媒体人首先参观了文游台。他们边走边看边拍照留影,高大的秦观像成了他们拍照留影的首选。“这就是秦观、秦少游啊!”人群中,记者意外地听到一句略带外国腔的中国话。说话的是波兰的小伙子MaciejSitarek,他是一位“中国迷”,特别喜欢中国的古诗词。“我非常喜欢中国,中国的古诗词非常优美,为了来中国,在波兰读大学时我学习了三年中文,今年9月份申请到南京大学留学,来到向往已久的中国,感觉好极了!”MaciejSitarek用流利的中文告诉记者,他的中文名叫习达内,到中国留学后,对中国的古诗词有了进一步的接触,前不久刚刚读过秦观的《鹊桥仙》,其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让他印象深刻,这次能来高邮参观秦观生活过的地方,感觉非常棒!
拾阶而上,文游台主厅内四贤雅集的瓷壁画,李公麟所绘的《西园雅集图》,苏东坡、米元章、董其昌等名家手书刻石《秦邮帖》,镶嵌于墙壁上的《东坡小像》《祝东坡生日图》《修禊图》画像石刻等让外国友人赞叹不已。来自澳大利亚的ShaunGarrard通过翻译告诉记者,高邮这座城市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古建筑保护得非常好,在他看来,这是一座非常典型的古城。“我十分期待接下来的旅程。”ShaunGarrard笑着说。
11日下午,外国友人和媒体朋友走访了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菱塘回族乡。他们前往古清真寺,寺内的伊斯兰文化让来自巴基斯坦的Faran Ashraf感到非常亲切。Faran Ashraf说,巴基斯坦90%以上的人信仰伊斯兰教,他就是其中一员,没想到高邮也有伊斯兰教的信仰者,这让他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Faran Ashraf表示,回去后,他一定会将这次到高邮的所见所闻告诉同伴,介绍他们到高邮旅游、参观清真寺。
随后,外国友人和媒体朋友又马不停蹄地参观了菱塘回族乡回民小区、高邮湖、运河风光带、镇国寺。在参观游览中,外国友人深切感受到高邮少数民族的幸福生活和高邮的悠久历史和秀美风光。在参观过程中,“very good,How nice”等赞美词不时地从外国友人的口中迸出。
12日上午,参加完第七届中国邮文化节开幕式的外国友人和媒体朋友们又来到盂城驿景区,他们兴致勃勃地欣赏了临泽高跷、卸甲肩担木偶戏、高邮蛋雕等富有高邮特色的民间技艺。木偶戏农夫与蛇、长绸舞、猪八戒招亲等节目的轮番上演,赢得了外国友人的阵阵掌声;栩栩如生的八仙过海、唐僧取经、十二生肖捏巧作品以及补锅、补缸、锔碗、老虎鞋、猪鞋等民间工艺更是让外国友人赞叹不已。外国友人和媒体人手中的照相机、手机闪烁不停,一个个画面、一张张照片定格在他们的眼里、心里。当日下午,他们还前往中国鸭文化博物馆,现场观看了高邮咸鸭蛋制作工艺,部分外国友人还亲自动手体验了腌制咸鸭蛋的过程。来自波兰的Michalina Niedroszlanska笑着说:“高邮人很热情,高邮的景色很迷人,高邮的食物很美味,高邮的一切都OK,很高兴能来高邮游玩,下次有机会还会再来。”来自美国的Erin Christine说:“快乐的时光都是短暂的,这次来高邮感觉非常棒,也欢迎更多的中国人、高邮人到美国游玩,让中美两国友谊地久天长。”
“洋眼看江苏”高邮行·中国邮文化之旅活动不仅让外国友人加深了对高邮的了解,而且赢得了省内主流媒体记者的连连称赞。《新华日报》记者李源说:“‘洋眼看江苏’把点选在高邮,说明高邮在省里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次活动进一步扩大了高邮对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李源表示,他经常来高邮,对高邮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高邮的邮文化别具一格,作为一名媒体人,他将会用自己的镜头、笔头进一步宣传高邮、推介高邮。中国江苏网记者卫鑫表示,高邮的面貌日新月异,中国邮文化节这一平台有效地扩大了高邮的对外影响力,这对助推高邮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高邮的亮点、新闻点很多,作为媒体人,有责任、有义务将每一个闪光点、新闻点报道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