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广泛宣传教育,凝聚共识,双拥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军地各级坚持把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作为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重要基础工程来抓,紧密结合纪念延安双拥运动70周年、庆祝建军86周年、开展第13个全民国防教育日活动等时机,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军民自觉增强双拥和国防意识。一是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市“一报两台”分别开辟每月一期双拥和国防教育专题节(栏)目,遇到春节、清明、“八一”、全民国防教育日、国庆等重大节日、纪念日,更是加大宣传容量,广泛深入地宣传军民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宣传军政军民团结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宣传双拥典型的先进事迹。同时,借助网络、手机、微博等新兴媒体优势,开展灵活、形象的宣传教育活动,全民国防教育日期间,发送有关国防教育内容的手机短信3万多条,市双拥和国防教育网及时发布和更新双拥创建动态、工作经验、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信息,全年点击3万多人次。二是有效利用各种教育平台。市委宣传部连续8年将双拥和国防教育工作纳入农村党员干部冬训班培训计划,编写专门教材,安排专题讲座。市委党校积极承担国防教育学校的职能,把双拥和国防教育工作纳入主体班次学员的必学必考内容,落实不少于10%的课时,全年共接受教育的各级干部达1500人次。各中小学校依托青少年军(警)校,明确国防教育校长,通过课堂灌输、学科渗透、环境熏陶、军事训练、国防知识竞赛、国防征文、国防演讲大赛、社会实践等途径,扎实推进国防教育进课堂、进课表、进教案。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利用电子屏幕、橱窗、画廊、公益广告等设施,宣传双拥和国防知识。车站、医院、图书馆、旅游景点等窗口单位在醒目位置,设立现役军人和重点优抚对象优先优惠标识,体现高看一眼、厚待一分的人文关怀。三是不断打造新的教育形式。春节期间,军地单位组织军民举办书画展览、文艺演出、影视展播、国防讲座等活动,寓教于乐,入心入脑。“八一”前夕,市有关部门举办庆祝建军86周年“融合发展”军民联欢专场文艺演出,市领导和市级机关干部、转复退军人、社区居民代表及驻军官兵1000多人观看了演出。全民国防教育日前后,各地、各部门紧扣“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主题,通过悬挂横幅、放置戗牌、张贴宣传画、散发宣传单、设立宣传台、参观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军营面向社会开放等形式,营造氛围,使双拥和国防教育知识更加普及,双拥和国防意识深入人心。
坚持落实双拥政策,利军惠民,破解难题力度持续加大。各地、各部门坚持把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要求贯彻到双拥工作实践,不断提高广大优抚对象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一是不断提高优抚保障水平。建立抚恤补助优待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连续14年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优待标准,2013年,全市用于优抚方面的专项经费达2600多万元,城乡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标准提高到12600元。全市现有无固定收入的在乡复员军人遗属1003人,从2008年5月1日起全额享受城镇低保补助。分别连续3年、2年实施60周岁以上农村退伍军人和烈士子女老年生活补助,目前全市有3662人享受农村退伍军人老年生活补助、273人享受农村烈士子女老年生活补助。重点优抚对象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合费、参保费由当地乡镇政府负担,依托人社部门医保平台、卫生部门新农合平台,对重点优抚对象在医保平台、新农合平台医疗救助的基础上,再实行分属别、按比例“一站式”结算,从2011年1月开通以来,有效地化解了重点优抚对象“治病难”、“治病贵”的问题,2013年,全市有3000多人次享受医疗救助资金61万多元。同时,从2012年起,对全市重点优抚对象建立每两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制度,每人每次补助150元。二是积极推进转退军人、随军家属安置改革。针对转退军人和随军家属安置压力大、就业难的实际,坚持以创新精神推进工作,以改革办法化解矛盾。军转干部安置在扬州市率先推出“量化考核、积分选岗”的办法,2013年,我市共接收军转干部4名,全部安排在行政事业单位,基本达到了地方、部队和本人“三满意”;接收退役士兵(官)405名,对其中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8人,全部落实了事业单位人事代理编制,其他人员根据入伍年限和立功受奖等级,统一补偿标准,发放安置补偿金981.84万元。扎实开展退役军人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参加短期培训140人、中长期培训200人,参训率达85%。为缓解退役军人、军嫂就业困难,面向市场找出路,“八一”前夕,市人社局在人力资源市场举办退役军人、军嫂就业专场招聘会,组织40多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800多个,先后有2300多人进场应聘,最终双方达成意向协议300多人。三是继续实施“慰烈工程”。对散葬烈士墓实施集中迁移安葬,目前已迁移至市烈士陵园和乡镇烈士纪念馆(碑)的有762穴,对有亲属保护的224穴散葬烈士墓,全部进行维护和签订自行保护协议。5个乡镇投入250多万元修缮烈士纪念馆(碑)12处,使红色资源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利用。在去年乡镇区划调整中,保留以烈士姓名命名的周山镇,行政区划未作调整变更,周山纪念馆的教育功能将日益凸显。
坚持军民融合发展,合作共赢,双向互动水平不断提升。军地各级坚持把双向服务作为双拥工作的重要原则,不断密切军地之间的相互协作与配合。一是深化军民共建活动。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各有关部门和基层单位与驻军结合各自行业特色和工作特点,扎实开展平安共建、生态共建、扶贫共建、助学共建、科技共建等军民共建活动,结成共建对子56个。结对双方经常开展一些影响大、覆盖面广、效果好的共建活动,保持双拥工作的常态化。琵琶社区与武警中队结队共建多年,每逢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重大节日,都组织双拥志愿者20多人,带着对子弟兵的深情厚意,与武警官兵一起裹粽子、包饺子、分月饼、贴春联、拉家常、唱红歌,营区内充满着节日的喜庆气氛。“八一”、春节前夕,市双拥办分别印制贺年信卡和《致高邮籍现役军人的慰问信》,勉励军人安心服役,为家乡人民争光,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进军营。驻邮部队积极开展以“双带双扶”为内容的结对帮扶活动,去年帮扶贫困户23户、贫困生8人。二是开展军地互访活动。“八一”、春节期间,全市上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走访慰问活动,走进军营,走进优抚对象家庭,去年共发放慰问金80多万元。驻邮各部队军政主官也普遍走访党政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听取反映,增进相互理解和支持。三是推进军地互办实事。通过财政拨款、企业捐赠、社会赞助等途径,着力解决部队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部队应急应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市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部队科技练兵、营房搬迁、设备更新、道路修建和民兵训练等,交通、卫生、教育、建设、粮食、工商等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切实帮助部队官兵和重点优抚对象解决乘车、治病、子女入学、军事设施保护和后勤保障社会化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分别为武警、消防官兵免费体检,发放健康教育书籍和健康教育处方。市民政局向海军导航台捐赠两台空调,让官兵们享受夏日凉爽。诚信物流园区是全省第一家应急物流动员中心,多次参加省军区组织的应急保障演练和战略物资储备转运,近期该园区筹措5亿元,建设应急物流指挥大厦、应急物资仓储中心及电子商务系统,成为我市军民融合发展的突出典型。驻邮部队在抢险救灾、治安维稳、植树造林、学生军训、义务献血、慈善募捐等方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年军地互办实事13件。四是做好涉军维权工作。着力强化乡镇和部门解决涉军矛盾纠纷的主体责任,形成领导包案、归口办理、限期办结的工作格局,定期召集涉军部门交流信息,梳理苗头隐患,从源头疏导、控制涉军群体的矛盾纠纷,没有发生政策性越访、集访。
坚持创新工作机制,统筹协调,组织领导程度日趋完善。军地各级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放在经济社会和部队建设的全局中统筹谋划,大力推进。一是以纳入发展大局来推动。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有关部门将双拥和国防教育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市、乡党代会和人代会的工作报告以及分管负责人的述职报告,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财政预算,严格执行党委议军议警会、军地联席会、军政座谈会、“军事日”、国防动员会、领导小组例会、军地互访、涉军信访维稳等制度,保持双拥工作不断层、不缺位,使双拥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同步推进。二是以完善制度机制作保障。全市自上而下都成立了双拥和国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与军队建设密切相关的30多个部门吸纳为成员单位,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明确分管负责人和专(兼)职工作人员,村居、社区、学校、医院、企业等基层单位也普遍建立了双拥服务小组,形成了完备的双拥网络体系。年初,市委、市政府下发双拥和国防教育工作意见,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双拥和国防教育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年底,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对成员单位进行述职评议,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双拥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转复退军人光荣之星”、“退伍军人创业之星”、“情系国防好军嫂”给予表彰,推动了双拥工作持续发展和全面落实。三是以抓好基层基础为支撑。双拥工作的重点在基层,结合我市双拥“四创”迎检,市双拥办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除会议发动、分解任务、搜集资料外,注重加强对面上工作的指导,多次组织和协调有关部门对医院、学校、企业、社区、车站、部队等军地基层单位,采取上门对接、业务辅导、现场察看、座谈了解、问题剖析等方法,有力地促进了双拥工作在基层的落地生根,培植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双拥示范单位。
风雨如磐,抹不去悠悠古城的英雄本色;岁月如歌,唱不尽军民团结的鱼水深情。军民同心,其力断金。只要全市军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在“高”字上定目标,在“深”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求发展,在“创”字上争一流,双拥之花在秦邮大地一定会开得更加艳丽夺目。
张立中 郭海明 王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