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9月26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酒的“根”文化
  □江府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 袁春和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家都爱用“文化”说事。譬如白酒吧,那确实是国粹文化。所以,拿白酒说事的就特别多!中国白酒作为世界“六大蒸馏名酒”当然有文化!那么,白酒文化的根本到底是什么呢? 

  白酒,作为“嗜好品”,已经有了数千年历史(有人讲两千多年,有据证五千多年)。总之,“白酒”的寿命周期之长,是许多食品不能与之相持并论的。所以,白酒是有根有脉,那是相当的有文化!但是,白酒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消费品”(或叫食品),她的文化属性到底应该怎么看?她的物质属性又怎么认识?恐怕这真是一个应该摆上“台面”不得不说的问题了! 

  笔者认为:白酒文化不仅仅是历史传承(作古),不仅仅是设计创意(美化),也不仅仅是某个时代赋予的精神(理念),更不是现代方式的传播(广告)。而是,作为物品属性的白酒生产地的“历史、自然、地理、气候、气象、水系、农作物、生物、微生物多样性”以及“技术、技能、经验、生产条件”等等的集合。如果,离开了这些个基本条件,空论白酒文化,此不是无本之木,还有什么文化可言呢?! 

  作为一个集“文化属性与物质属性”于一体的消费品,如果忽视了她自身特性,“过于”、“过高”、“过多”甚至“过头”渲染其文化属性,忽视其物质属性(产品质量),造成的后果将会“在消费者面前渐渐失宠”,最终伤害产业本身。纵观“八年爆炸式增长”或叫“十年飞速增长”(白酒业内之说)后的“酒肆”,这个问题的提出真是有些晚了! 

  去年以来,白酒几乎开始“大洗牌”,不该发生的一系列问题开始显露。生产酒的坐不住了,放下所谓身段做起大众酒了;销售酒的坐不住了,降价让利,恩惠百姓,促销手段花样几乎天天在翻新;喝酒的也不知所选了…… 

  白酒到底怎么了?怎么一下子那么乱了?让我们来看看,社会“良知”和社会“认知”双缺失下的“酒肆”,就不难找出个中的答案了! 

  先说社会“良知”吧。 

  假如,一瓶名酒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它的瓶中之物也是“食用酒精加食用酒类香精加酿造酒”配制而成的新工艺白酒。那么,酒企还有良知吗? 

  假如,一瓶酒中的广告费、进店费、进场费、小姐促销开瓶费、关系推销费、专家说好话费、大型活动费、商家利润、厂家利润、税金等等,已经挤满了酒瓶,而酒体的成本只有几元钱。我们消费者消费的什么?那么,做酒的、卖酒的还有良知吗? 

  再说社会“认知”吧。 

  白酒这些年的“爆炸式”增长,非正常发展的又一个问题是消费层面的社会认知模糊。最大的社会认知是广告。广告出名酒!其实,广告是卖酒的手段;广告传达的不是酒文化。不信,大家好好想一想,有那一款酒的广告,传达的是酒的质量啊!因为广告传达信息的“不对称”,许多消费者成了劣质酒的受害者,有些产品中“酿造酒只有百分之几。所谓的高价“年份酒”一瓶中只有几滴,甚至于都没有。再次是跟风消费。因为跟风消费,许多消费者失去了自我,怎么谈得上个人自己的生活质量呢?还有,所谓的高端策划。人有多大胆,酒有多高价。人有多大胆,酒有多大产…… 

  什么是名酒?最基本的标准就是“少而精”。如果大家都喝的酒肯定不能是名酒!多和烂是兄弟,少和精是姐妹!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白酒是国粹,白酒有文化,白酒的根文化到底是什么呢?欢迎大家坦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诗韵秦邮
   第06版:诗韵秦邮
   第08版:诗韵秦邮
   第09版:专版
   第10版:教育园地
   第11版:专版
   第12版:专版
芮和靖念念不忘集邮
刊头摄影
刊头题字
邮票六要素
白酒的“根”文化
广告
高邮报专版11白酒的“根”文化 2013-09-26 2 2013年09月26日 星期四